如果要整理一份当下热到要爆的消费品类名单,咖啡一定榜上有名。除了过去的传统咖啡品牌,更多的新品牌甚至独立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咖啡馆不仅开在繁华的商场、地铁站旁边,甚至就开在安静的里弄、不起眼的角落。周末的午后,在楼下的街角喝杯香浓咖啡,在阅读中度过闲暇时光,正成为不少人给自己打造的生活仪式感。
咖啡资本在“重仓”一、二线城市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随着众多品牌及从业者的涌入,县城的咖啡馆肉眼可见的增多,而“约咖”也成为这里的年轻人新的社交方式。有报告显示,2021年三线城市咖啡门店数量增速达19%,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2倍。四、五线城市外卖咖啡订单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50%以上,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咖啡不仅是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和亮点,在不少地方甚至大有成为文旅IP的势头。在上海,不仅咖啡馆数量是全球城市之最,咖啡自身也俨然已成为一种文化。这从日前刚结束的上海咖啡文化周强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上可见一斑。而在浙江湖州、吉林延吉等地,独具特色的咖啡消费场景与当地文旅资源相得益彰,正成为当地消费的新标签。
从争论中国人是否有个“咖啡胃”到咖啡经济一路迅猛向前,似乎也就几年光景。在中国,咖啡走向大众化,当然与消费市场的人群构成变化有关——90后、95后作为新咖啡人口的崛起,对咖啡的接受门槛更低,饮用习惯逐步养成,更愿意为“悦己”型消费买单。不过更主要的还在于该赛道商业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发展、消费关系重塑等因素的共同推动。如果要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它契合了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加快,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化消费趋势日益凸显,新式茶饮、咖啡等消费的火热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物流等数字时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等日趋成熟,为包括咖啡在内的诸多品类内容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场景,也进一步激发了新消费活力。因此,伴随着速溶咖啡的“失宠”,新咖啡品牌强势崛起、独立咖啡馆加速兴起,它们与“狂飙”的外卖咖啡、热闹非凡的咖啡节,共同构成咖啡消费市场活力的生动注脚。
其实何止咖啡!一部影视剧的热播就能带火一座取景城市,甚至带火美食、服装等多个产业,足以说明我国消费市场活力之强劲和内需潜力之巨大。我们要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挖掘不同领域的消费潜力,精心培育消费热点,丰富高质量消费,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这是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应有之义。
要想更好接住释放的消费需求,商家要在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敏锐把握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需求变化,精于创新,坚守品质,用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产品说话,不断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对相关治理者和监管者来说,需要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及规范,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特别是优化消费“软环境”,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创造更多消费领域的“1+1>2”现象,例如河南等地近来持续升温的“汉服热”,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典型案例。
消费供给更有质量,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必将托举起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美好的生活。
文/莫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