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中华鲟保护日到来之际,自2005年便致力于中华鲟保护的北京海洋馆再次开启中华鲟保护事业的新篇章——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启 “鲟梦中华 守护长江——2023中华鲟保护再启航”活动,送出两尾子一代中华鲟回到荆州中华鲟保护基地参与产卵,助力中华鲟繁殖研究。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也是一种大型江海洄游性鱼类,它们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对于研究地球变迁、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意义。长江所的科学家近几年已经没有发现自然环境下繁育的中华鲟鱼卵,这一严峻形式早已引起国家政府的重视,农业农村部先后颁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以及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给中华鲟野生种群的修复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契机,而北京海洋馆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举办了此次“2023中华鲟保护再启航”活动,继续投身于中华鲟保护事业。
北京海洋馆总经理王喆琛先生表示:“拯救野生中华鲟、帮助它们繁育后代的任务迫在眉睫,北京海洋馆作为国内水族馆行业的领跑者,更应该积极承担起大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助力任重而道远的中华鲟保护事业。此次送出两尾中华鲟到荆州中华鲟保护基地,是希望它们能肩负延续自身血脉与历史文明的使命,开辟新的征程,也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华鲟,也能让更多人加入到我们保护中华鲟、保护生态系统的队伍中来。”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李彦亮会长也呼吁道:“中华鲟作为长江旗舰物种,保护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然而大众对这一古老物种却知之甚少。不了解就无法参与保护,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华鲟保护的广泛宣传,积极推进海洋馆的中华鲟科普宣传,自觉将保护意识转化为保护行动。北京海洋馆作为中华鲟保护的先行者,利用其自身的优越条件和成熟的技术支撑,不仅在对大众的宣传科普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也通过卓越的技术在中华鲟保护的科研和保种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对物种的保护绝非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希望社会各界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一起为中华鲟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海洋馆自2005年起便投身于中华鲟物种保护的行动中,积极参与中华鲟物种的人工繁殖与增殖放流活动,成功培育和救治了国宝中华鲟百余尾。作为一直以来中华鲟保护的参与者,北京海洋馆此次的活动不只是一次和国家中华鲟保护机构的交流合作,也代表着北京海洋馆新一年中华鲟保护工作的开始。在启动仪式上,嘉宾们一同点亮了舞台中央象征着中华鲟保护精神的装置,正式开启了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合作,也开启了北京海洋馆2023年中华鲟保护工作的全新篇章。
启动仪式后,为了让大家对中华鲟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物种有更多了解,北京海洋馆带领现场嘉宾一同观看了中华鲟喂食表演秀,现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工作人员如何潜入中华鲟的生活区给中华鲟投送食物,让大家对中华鲟的进食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北京海洋馆还带领大家进一步深入走到中华鲟真实的幕后保育工作,揭开国宝中华鲟馆后区工作的神秘面纱。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中华鲟维生设备及相关水质的控制标准,并现场演示对中华鲟水族箱的水质检测过程;同时还为大家展示了北京海洋馆的独家专利——“鲟鱼汉堡”,也就是鲟鱼饵料的配制过程。这些精细而又复杂的中华鲟幕后保育工作就是北京海洋馆的工作人员们每天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但为了这些中华鲟宝宝们的健康成长他们甘之如饴。
活动的最后,所有嘉宾与国宝中华鲟馆的工作人员们一同来到送别两尾中华鲟离开的发车现场,共同见证这意义非凡的时刻。大家希望这两尾中华鲟能带着所有人的希冀顺利抵达荆州,完成自己的使命,开启崭新的生活。
值此中华鲟保护日之际,北京海洋馆2023中华鲟保护事业再次启航,此次活动不仅体现了北京海洋馆对中华鲟保护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也体现了它身为大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今后,北京海洋馆也将继续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保护中华鲟的道路上不断贡献,也在为大众提供优质游玩体验的同时向大众普及中华鲟保护知识,呼吁更多人参与到中华鲟的保护中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