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时吃饭,这个器官最受伤害!严重时可能会致命!
科普中国 2023-03-09 12:30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部分叫做胆囊,平日里它勤劳地工作,成为默默努力的那一个。

但当我们轻视它的时候,它就开始“反击”了,在对它的“反击”展开防御之前,先要了解我们体内的胆是如何工作的。

01

胆是如何工作的呢?

胆囊容量40~60 ml,上接肝脏,下接十二指肠,由体、底、颈、管构成。

胆囊有两大功能,包括消化和免疫。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每天产量约800~1200 ml,刚分泌的胆汁是金黄色的,有多种成分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胆汁中97%都是水,剩下的由胆固醇、胆红素、无机盐等组成,具有脂质消化和吸收、清除机体代谢废物等作用。

胆汁汇入肝总管,这时胆囊开始疯狂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这段操作让胆汁变成了浓缩胆汁。

浓缩的胆汁被胆囊暂时储存,在人们进食后,来自肠道的胆囊收缩素和来自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开始工作,在两者的调节下,胆囊开始收缩。

储存的胆汁被排空,通过胆囊管向胆总管流去。

胆囊除了自身有这两个功能以外,还有一个好朋友——肝脏。

当肝脏出现病变,被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缠身时,胆囊就危险了。此时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红素会超标,多出来的变成结晶,像沙子一样沉积在胆囊或者胆管内部,堆积成“胆结石”。

02

猛吃和不吃都会导致胆结石

猛吃高脂肪、高油、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会让胆固醇升高,变成晶体,产生胆结石。长期禁食,使用肠外营养也会导致胆汁淤积。在胆囊中存留时间延长,可导致胆汁过度浓缩(胆固醇浓度过高),进而促进结石形成。

体重快速减轻者-采取极低热量饮食(膳食热量低于800 kcal/d)或胃旁路术后体重快速下降的患者,其胆石形成率也较高。

但胆结石的形成不仅与饮食相关,身体肥胖的人尤其是妇女,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比较高,而且胆固醇的分泌合成也比较高容易形成胆结石。多次妊娠的妇女,怀孕会让胆汁中的胆固醇的浓度增加。怀孕时腹部压力增加影响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变大无法排出胆汁,胆汁长时间停留在胆囊内容易形成结石。

除了这两个群体,长期吃素者,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且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脂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也会促使形成结石。

某些药物,常见如贝特类药物、头孢曲松、生长抑素类似物、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可存进胆石症形成。

许多胆结石没有症状不需要就医,但胆结石反复发作、持续堵塞通路就可能发展为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急重症,可表现为各种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发热、寒战和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反复的胆石症也可引发胆囊炎反复发作,人们会腹胀、腹痛、厌食,还可能出现胆囊穿孔、胆囊积脓等问题。为了不让病情恶化,免不了要“割以永治”。

03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胆囊呢?

1.拒绝油腻

一般来说油腻的东西,往往伴随大量脂肪。要预防看不见的脂肪过分摄入,那么看的见的脂肪最好少吃,如:肥肉、荤油等。

2.少喝酒,多饮水

戒酒可减少对胆囊的不良刺激。

3.按时吃饭

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膳食中饱和脂肪的含量应低,纤维和钙的含量应高,以降低胆汁中疏水性成石性胆汁酸的浓度。按时进餐可通过促进胆囊排空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减轻胆汁淤积。对于接受TPN的患者,尽量缩短TPN的时间,尽早恢复胃肠营养。

4.合理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但减重应循序渐进(<1.5 kg/月),以降低胆汁淤滞引起胆泥形成的风险。因热量摄入极低或减肥手术而快速减重者每日摄入脂肪不应低于7~10 g,以确保胆囊收缩和胆汁循环功能良好。

5.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平常要注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游泳或者跑步,能够减少身体肥胖的现象,避免出现胆囊炎或者胆囊结石,定期到医院做胆囊彩超检查。

6.部分患者可考虑用药物治疗

使用他汀类药物、熊去氧胆酸、维生素C有可能会降低胆石病风险,但需要医生指导。

有了平日的努力,当胆囊得到了我们的保护,胆囊就可以暂时免除“割以永治”的命运。

但也无需紧张,不是所有得了胆结石的人都要做胆囊切除手术的。

大部分得胆结石的人不会出现症状,如果这种无症状状态一直持续,并不会影响肝脏、胆囊和胰腺正常工作,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出现疼痛严重、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毫米及以上或胆囊萎缩等,影响到正常生活,就可能需要切除胆囊。

就算是事态严重到不得不切除的程度,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胆囊切除手术后,一般对身体无明显影响,但也会因为手术、胆管病变等因素,导致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例如:上腹或者右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所以手术后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遇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总之,从好好吃饭开始,我们就要保护好胆,让胆和自己都健健康康的。

参考文献:

[1]张雨生,金昌洙.人体解剖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葛宏升.胆囊结石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v.19(59):150-151.

[4]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2):73-79.

[5]胆石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Uptodate.com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制作人员:徐朗

审核专家:赖雅敏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如何远离胆结石?从改变这些饮食习惯开始!
人民网科普 2025-01-24
12个很火的健康误区 你被套路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2
惊了!7旬老奶奶胆囊里密密麻麻长满石头!医生提醒→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10-06
晚上睡觉突发胃疼?或是藏在这里的“石头”作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9
晚上睡觉突发胃疼?可能是胆囊里的“石头”在捣乱!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12-01
这家开在医院里的博物馆旨在科普教育:展陈的全是胆结石
成都商报 2023-11-08
​吃完饭感觉胃部不舒服,总以为是胃病,有可能是……
医学微视 2023-09-06
一胖毁所有 这话是认真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