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沪剧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新文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滕俊杰执导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于今日(8日)全国公映。
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以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由茅善玉领衔主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樊锦诗先生50多年的敦煌守望历程。一位是守护敦煌无悔奉献一生的“敦煌女儿”,一位是在方寸舞台谱写时代声音的“上海女儿”,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展现了两位女性一生的坚守。时值国际妇女节,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也用光影艺术诠释了新时代坚韧、自信、阳光的女性力量。
电影的主角“敦煌女儿”樊锦诗长在上海,学在北大,却扎根敦煌半个多世纪。她住土房、吃杂粮,忍受水土不服的不适,克服缺水断电、交通不便的困难,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用一生谱写了一位普通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伟大。樊锦诗花费四十年的时间主持编写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被誉为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并且带领敦煌建设者们成立“数字敦煌”资源库。她在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获得了世界同行的赞誉。樊锦诗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责任、信仰、追求、坚毅和倔强。
影片中,饰演樊锦诗的是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作为沪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如何让沪剧走出上海、走向全国,用沪剧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她所思考的问题。樊锦诗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她。茅善玉曾说:“樊锦诗是上海女性,沪剧是上海的剧种,当时我们就想,这是一个好的题材和内容,所以想把她的故事做成一部戏。”
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是上海沪剧院的一次大胆创新,以往的沪剧作品以写实见长,贴近生活描绘家长里短,《敦煌女儿》则着重描绘家国情怀,着力刻画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这部作品也体现了沪剧人立足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精神,展现了艺术创作需要扎根现实的真谛。茅善玉说:“在新时代,如果不向前走,剧种原有的优势很快就会失去,所以要在传承艺术本体、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用浓浓的沪剧味道去塑造和呈现有文化品位、有思想内涵的好戏,与时代同行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未来,上海沪剧院也会继续创作更多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用艺术的语言记录人民的伟大、时代的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上观新闻记者 钟菡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