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能否理直气壮“没收”
中国教师报 2023-02-09 09:07

近日,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办理了一起孩子起诉父亲返还压岁钱的案件。法院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后15日内返还原告压岁钱8800元。

春节期间,许多孩子都会收到父母或亲友给的压岁钱,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辈给孩子的红包也是越来越大,但这些压岁钱往往并没有真正落入孩子的腰包,没有由孩子自由支配。这些压岁钱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巨额压岁钱自然不宜由他们自己处理,应由监护人保管。这也是许多监护人将压岁钱“没收”的原因所在。

而根据礼尚往来的习俗,亲友给自己孩子压岁钱,自己也会给亲友孩子压岁钱,从这个方面来讲,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可以说是属于父母的。这也是一些家长将孩子压岁钱理直气壮“没收”的重要原因。

但在法律上,孩子对收到的压岁钱依法享有所有权,孩子的父母要懂得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更不能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而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已经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孩子春节期间收到的压岁钱,属于纯获利益行为,作为监护人,父母可以暂时保管孩子的压岁钱,但不能理所当然地将孩子的压岁钱“据为己有”。

在这起案件中,两名原告今年都是13岁,其父母离婚,两个孩子均由母亲抚养。而被告以代为保管名义将两名子女16800元压岁钱拿走。最终法院只判决被告返还原告一半的压岁钱,这是因为被告是原告的父亲,他仍负有保护两名原告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职责。所以,另外一半没有返还的压岁钱,并非就归被告所有,而只是代原告保管。

这起案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与教育意义。对于孩子的压岁钱,父母不能擅自动用,更不能占为己有。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引导孩子将压岁钱用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参与慈善活动、购买书籍,或者由家长帮孩子把钱存起来理财,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待孩子成年后,再交给孩子自由支配。

总之,家长别再把孩子压岁钱装进私囊。家长可以代未成年的孩子保管压岁钱,但不能将孩子的压岁钱据为己有,要做到“专款专用”。压岁钱被不少父母理直气壮地据为己有,从一个侧面暴露一些父母还不懂得保护孩子的正当权益,不能厘清与孩子之间的权利边界。

进而言之,压岁钱的归属事小,亲子关系的“分寸”事大。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要认识到不管是孩子的压岁钱,还是孩子自身,都不是家长的“私产”,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家长不要逾越了权利边界,否则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孩子成长。

所以,“压岁钱”归属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关系家庭教育问题、父母如何履行监护责任问题,需要父母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用好“情、理、法”,这样才有利于尽好自身的监护责任。

作者/戴先任,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