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四大板块,用1篇总报告和18篇分报告分析讨论2022年中国社会运行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形势。
本报告指出,2022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国民经济稳中有增,社会发展基本面良好;劳动就业形势回暖向好,就业促进和服务持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社会保障体系继续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同时强调,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较大的国内疫情防控压力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就业、收入增长、社会心态、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稳定压力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劳动力就业市场出现重大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生活消费增长乏力,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明显增加,社会矛盾纠纷案件数居高不下,社会安全风险增多。2023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扎实增进民生福祉。要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加快恢复,高质量发展形成合力;要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扩展国内消费需求;要推动居民收入较快恢复增长,加快构建收入分配基础制度体系;要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组织;要加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社会安全风险。
——劳动就业形势回暖向好
蓝皮书指出,2022 年,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不断反复的疫情形势,中国劳动就业仍然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截至第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270万人,与上年同期规模基本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在波动中下降。在第一季度,前2个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3月受疫情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在第二季度,4月调查失业率继续升高至6.1%;5月以后,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国家的一系列稳经济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显效,调查失业率开始回落,到6月降至5.5%。进入第三季度,7、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9月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在整个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6%。同时就业促进和服务继续加强。
——大学生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就业呈上升趋势
蓝皮书指出,大学生就业地域偏好明显,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仍占大多数,不过这一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但呈上升趋势。从就业地点的选择来看,大学生就业呈现明显的偏好:约40%的大学生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约35%的大学生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工作。不过,2018-2021年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工作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37.44%、37.84%、34.91%、34.10%,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工作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43.10%、42.02%、41.75%、39.27%,呈缓慢下降趋势。同时,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县级市/县城、基层小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占比却呈上升趋势,例如2018年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工作的比例为7.29%,2021年上升到11.77%。
——“线上消费模式”逐步形成
蓝皮书指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645元,较上年实际增长17.8%,较2019年名义增长7.7%。2015年以来,扣除疫情因素影响,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9.2%。随着防控措施更加精准化、人性化,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居民消费新动能逐步形成。一方面,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预期整体有所下降,生活必需品消费比重有所增加,外出消费大幅减少。同时在疫情不断反复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显著增强,普遍比以往更关注健康问题。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更加重视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主动践行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愿意加大健康方面的投入,医疗保健等健康相关的消费支出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线上消费以其便利性得到进一步普及,线上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居家时间变长更是大幅促进线上购物、线上订餐、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问诊、线上健身、线上娱乐等相关领域的消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2%,对市场销售的贡献稳步提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