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后,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教育部11月16日下发通知,部署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取消就业报到证,按照国务院要求,从2023年起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开拓就业渠道方面,《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岗位开拓和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高校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鼓励地方和高校依托平台联合举办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作用,举办“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等活动,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方面,《通知》强调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办好第四季“国聘行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深入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扩大地方基层项目规模。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就业指导服务方面,要深入推进就业育人,引导高校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对存在就业歧视、招聘欺诈、“培训贷”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招聘“黑名单”,并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同时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教育部将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
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方面,要稳妥有序推进取消就业报到证,按照国务院相关规定,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各地要制定落实取消报到证的工作方案。各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加强与组织、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同时建立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全面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指导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及时完成毕业去向登记。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工作,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工作违规处理办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