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越了底线的善良,终会伤害自己
有书 2022-08-29 12:00

我家小区有个张姐,前段时间碰到一个郁闷的事。

那天周末,她的邻居小齐和爱人都要加班,孩子没人看,就托她帮忙照顾一天。

其实,去年有好几次,也是因为他们两口子加班,把孩子送到张姐家。

晚上,小齐两口子去接孩子的时候,张姐说:

“不好意思,我一时没注意,孩子磕了一下,膝盖擦破点皮。”

小齐一看孩子磕着了,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对于张姐的道歉,她也只是“嗯”了一声,就带着孩子离开了。

张姐看到小齐的脸色难看,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后,爱人对小齐说:“张姐好心帮我们看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你刚才的脸色太难看了!”

小齐说:“自己的孩子受伤了,我哪有好脸色给她看!”

这件事,我觉得小齐做得不地道。

看到孩子磕着了当妈的心疼可以理解,但也不能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更不应该把之前张姐照顾孩子的辛苦都忘记了。

看到过一个“100-1=0”的说法,这在数学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在人性上却是成立的。

生活中不乏小齐这样的人,你对他100次好,他不记得,一次不让他满意,他就会翻脸不认人,抹杀之前你对他所有的好。

孟非说:“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并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知乎上有个问题:“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有个网友的回答是:

“人性最大的恶,不是不知感恩,而是恩将仇报。”

现实生活中,恩将仇报者不乏其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不断刷新人们对人性的认知。

香港著名导演王晶有一朋友李家祥,在金融风暴中失业,希望王晶帮自己找份工作。

当时,王晶正在执导拍摄一部警匪片,剧组缺一名后勤,王晶就邀请李家祥担任此职。

此后,王晶接连执导的几部影片,李家祥都是剧组后勤。

一次,一部新电影要开机,李家祥找到王晶,要求给他一份演员的工作。

考虑到李家祥根本没有表演经历,王晶当时就劝他:“表演你可能不行,如果你觉得后勤不适合你,我可以给你重新安排。”

谁知,当着剧组全体演员的面,李家祥大发雷霆:“做后勤薪水太低,你是打发要饭的啊?不帮忙就算了,别装好人!”

说完,扬长而去。

不仅如此,他还到处散布王晶的谣言,说王晶是个只认钱财不认朋友的势利小人。

仅仅一次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翻脸不认人;

不但完全忘记了朋友之前对他的好,还恩将仇报、大肆造谣,李家祥表现出的人性之恶令人不齿。

人性神奇的地方就在于:

当坏的东西出现时,先前所有好的部分都会被自动过滤,然后那个坏被无限放大,甚至到最后那个人也被完全否定。

就像中国古话说的“升米恩,斗米仇”,你给别人的帮助太多,他们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进而无度地向你索取,你不给,他反而会责怪你。

现实中不乏李家祥这样的人:

你帮他百次不记恩,你的一次拒绝、一次缺席、一次冷淡,他们就记恨,从心里对你进行“扣分”处理。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忘恩负义的小人一定要及时远离。

别惯坏不懂感恩的心

文友霍辉在一篇文章中说:“为什么现在不懂感恩的人这么多?

就是被好人惯的。

有些人不配你的善良,对于这样的人善良,就是对‘恶’的推波助澜,纵容他人的结果,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是啊,过了本分的帮助,只会惯坏别人;越了底线的善良,终会伤害自己。

作家马德在《好脾气惯坏别人》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女士跟相处了二十多年的闺蜜闹崩了,哭哭啼啼的伤心了很久。

她哭的原因,不是不愿失去闺蜜,而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

她说,她们是大学同学,本来不是一个系,因为闺蜜长得像她的姐姐,所以走到了一起。

闺蜜人很聪明,灵透,就是有点小自私。

刘女士愤慨道:“这么多年,我总是想,我多吃点亏,怎么也能感化她。

二十多年了,石头也焐热了,可是她一点变化也没有,总是我吃亏,总是让着她才行。”

闺蜜还说她变了,开始变得计较。

刘女士哀叹:“是的,过去二十年,我没有跟她说过一个‘不’字。

都怨我把她给惯坏了。”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人性是经不起纵容的,不是你真心付出,别人就会铭记于心;不是你出手大方,别人就知道感恩。

你的真诚可能换来的是背叛,宽容或许得到的是反目。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第一次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而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其实人际交往也是这个道理,长期单方面的付出会让对方习以为常,然后把你的好都当作理所当然,进而变本加厉地消耗你。

你想改变这个状况,对方就反过来指责你。

所以,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

别惯坏不领情的人,别喂饱不感恩的心。

你的好心要给对的人

曾看到这么一句话:“掏心掏肺对一个人,要么得到一个知已,要么得到一生教训。”

善良很珍贵,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

对于知恩图报的人,帮他是情分;忘恩负义的人,不帮是本分。

帮忙一定要分事情分人,而不是盲目地付出,你的好心要给对的人。

前些年,倪萍曾资助四名贫困大学生读书。

在四年里,只有一名叫崔勇的学生会经常发短信或电子邮件给倪萍,向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每到节日,也会真诚地打电话给倪萍,向她祝福。

每年,他都会从老家带些特产和农产品给倪萍。

有人说:“人家帮你又不是图回报,而且你这些东西人家根本就不缺。”

但崔勇说:“人家不图回报,是人家高尚,我却不能不知道感恩。那些贵重的礼物我也买不起,这些老家产的东西代表我父母和我对她的感谢。”

倪萍听到这番话后,感动地说:

“这些东西就是最贵重的,还有什么比你们的心意更贵重呢?”

2011年,当倪萍因为“共和国脊梁奖”而身陷舆论的漩涡中,她接到的第一个安慰的电话是崔勇打来的。

这让倪萍感到很欣慰,在崔勇毕业前夕,她四处帮他联系工作。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

“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忘记或不会感谢乃是人的天性。”

懂得感恩的人,明白“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的道理,不会把别人的善良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这样的人,才值得你深交;把你的善良给予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

交际学认为,人际关系要达到和谐,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

人与人的感情,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对等,交付对等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人际关系才是和谐健康的。

只有单方面一直的付出,不会有好的效果,这样的关系也注定不会长久。

黄执中说:“越善良越需要聪明,不是头一热就能当好人的。”

善良要有底线,要有尺度,还要适当带点锋芒。

我们在与人为善的同时,至少要把握好三条尺度:

一是不要在行善的同时,为了迎合他人而一味地降低自尊;

二是对他人的帮助要适度,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三是要懂得拒绝,对一味的“索取”“消耗”,要敢于说“不”。

善良很珍贵,千万别浪费。

往后余生,愿你呵护自己的良善之心,也愿你遇到值得珍惜的人,你的付出都能被温柔以待。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夜读|沉淀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
诗词天地 2025-01-17
感悟|善良,是一种远见!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5-01-05
车建新:善良是人品的起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感悟|试着与人生和解,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南师国学堂 2024-08-25
夜读|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4-05-23
感悟|物以稀为贵,善良也要有度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4-01-12
感悟|沉淀自己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3-09-07
感悟|人生下半场,不要越活越“廉价”
儒风大家 2023-08-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