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冷门国画《万壑松风图》好在哪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1 18:00

《万壑松风图》

千年文化沉淀,千年的绘画史,我们积累了许多流传千百年的经典名作。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灿若明珠,有的一眼就能发现它的好处,比如《清明上河图》的繁复,精细,市井烟火,人间繁华;比如《千里江山图》的逶迤华美,万里无垠,色彩流丽;比如《溪山清远图》的笔墨精到,层次丰富……

但李唐画的《万壑松风图》是个例外。这幅巨作,高山险峻,岩石陡峭,色彩阴沉,望之只觉得以夺人的气势扑面而来,黑压压一片,一般人欣赏不来。乾隆就不太懂这幅画,也恰好这份不喜欢,让此画躲过一劫,没有被钤上乱七八糟的印,也算保护了一份“清白”。 《万壑松风图》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被公认为镇馆三宝之一。《万壑松风图》到底好在哪里,为何如明珠再现般获得了崇高的地位?

魅力之一

构图大胆,气韵连贯统一

宋徽宗以前,画家没有地位,李唐靠卖画生活得很艰难,50岁左右才考进徽宗的宣和画院,有了稳定收入。在徽宗的带领下,画院里人才济济,卷得很厉害。他进入画院后,年轻的、才华横溢的王希孟便画出了《千里江山图》。李唐自然不会甘于其后,三年之后,他画出了气势恢宏的《万壑松风图》。两幅画一时成为画院双壁。

作品是作者经历、学识、内心格局的体现,李唐入画院较晚,年龄大,经历坎坷,也造就了这幅画的沉稳与厚重。

这幅画高六尺,宽四尺半,可谓巨幅。《万壑松风图》在构图上大胆创新,主峰几乎居中而立,并且是双峰交错,像一个堂堂正正伟岸而立的君子般,以逼人的气势入目,厚重,扎实,格局浩大,幽深寂静,峰峦叠嶂,万壑千岩。脱离了文人画的含蓄和浩渺,整体画面有光影流动感,立体性很强,层次错落分明,具有强烈的写实性。主峰险峻厚重,左右侧远山刀削一般,又因为是远景虚化,弱化了凌厉感。

传统山水画一般都会加入高士等人物点缀,这幅画却空无一人,无人处,又有隐隐小木桥横穿深涧,在浩大的孤独中,做到了于无人处见生气。

留白是中国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墨分五色,白无尽意。留白不是空,是一份生命与灵气的流动,韵外之致,境外之情,契合老子所说:“恍兮惚兮,其中有象。”

《万壑松风图》留白不多,但是十分讲究整体气韵。主峰左右侧各有白云流入,左侧云雾涌动,拦腰而过,右侧有一团更大的云缥缈飞旋,将上半部分的山与下部分的松林隔开,左侧的云雾若隐若现,右侧云雾团团如雪,留白生动,途中的云雾宛如在流动中,既平衡了画面,又保护了一股气韵连贯。

在李唐看来,空白处也是生命,题款会破坏整体构图,为了不破坏整体气韵,他将题款藏在了左边伫立的小山峰上,题曰: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题款的文字与整个山峰融为一体,藏款如此隐蔽而妙,也是这幅画的一大特点。

魅力之二

设色与皴法,细节处的创新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万壑松风图》印刷体颜色乌深,仿佛一大片墨色晕开,将细节美都掩盖了?

宋代作画流行绢,这幅画便是绢本设色,经过一千年的时光沉淀,绢体老化发黑,导致整幅作品的色彩暗沉而模糊。其实《万壑松风图》真正的原图不是水墨,而是设色作品,李唐在初画的时候以水墨为主,又加染了青绿、赭石、蓝绿等。所以《万壑松风图》既不是传统山水画的水墨画,也不像《千里江山图》将青绿山水挥发到登峰造极。《万壑松风图》是水墨与青绿的结合体,这种结合让这幅画刚中带柔,在山水画史上是一种创新。

李唐对山水画的另一个贡献就是他独创的山石皴法,他独创的大斧劈皴,至今无人能仿。

明代曹招在《格古要论》中评价李唐:喜做长图大障,其石大斧劈皴。水不用鱼鳞彀纹,有盘涡动荡之势,观者神惊目眩,此其妙也。

《万壑松风图》上半幅山石险峻,以斧劈皴表现山石的层次与立体感,小斧劈皴画主峰下层层叠叠的小山石,大块山水用重墨斧劈皴染,线条刚猛,大斧劈又猛烈准确,毫无犹疑,干湿笔混用,以毛笔躺倒皴擦而就,有时以点为线,以线成面,点线面相互成就,具有君子的雷霆之风。

画的下半部分是一大片松林,每一株松树都根系虬髯,牢牢地、用力抓住山水土地,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松林左侧有一弯水逶迤而来,时而隐藏在松林深处,时而冲破乱石而下,时而入深涧,时而坦然宣泄。

魅力之三

扭转南朝山水画风与气象

艺术与国运息息相关,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隅,在苍凉的亡国底色上麻木奢靡,导致江南山水画线条微弱清淡,画风柔软无力,如南朝最后的靡靡之音。这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出现了,北地的山水树木,大气与厚重,像一声惊雷,震动了画坛。

《万壑松风图》的松是整幅画的灵魂,松针又是松林的灵魂,他先用墨画松针,细小到每一根松针都清晰舒展,每一根松针都有动态,根根分明,再调制深绿色将松针染了一遍,使整体松林暗沉又分明,像是北宋此时的天空,虽然平静,却暗流涌动,暗藏凶险。

李唐之前,南宋山水水墨清淡雅致,一派江南婉约之美,李唐之后,大斧劈皴气势万千,占据了山水画中的半壁江山,他画山水的雷霆之势,锋利之姿,酣畅淋漓,气象万千,至今无法模仿超越。

李唐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首,另外的三位——刘松年、马远、夏圭都是他的传人。

笔下有万壑,胸中也有万壑。李唐以一己之力开辟南宋山水气象。北宋绘画理论家郭熙说过:“山水画要可以游玩。”《万壑松风图》虽然苍莽险峻,深山流泉,却又小桥通市,松林晚风,如站在山石上品松涛,如倚在巨石边听水,如入画境,如听松涛水声,正是可游玩的巨作。

它既维护了国画传统,又扭转南宋气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魅力之四

画作传递作者的爱国情怀

一幅画技艺很重要,但技艺不是目的,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包含了作者的情怀、情绪等诸多表达。

单薄的美和拟真都不足以使一幅画有较高的格调,作者的品质、格局、心胸,才是一幅画的灵魂。一个人拥有描绘群山万壑的心胸与气魄,便不会拘泥于鸡毛蒜皮,也不会坏了人品志气。

李唐的一支笔,有万钧之力。

北宋末年,徽宗醉心艺术无心朝政,国本衰微,国力每况愈下,表面的旖旎和华美掩盖了内在的千疮百孔。《万壑松风图》以一种稳定沉厚的姿态出现,大好河山,暗流已涌动,寄托了作者对国运稳固的愿望。

艺术依托在传统文化上,《万壑松风图》以一种无比深情又无比沉重的情感,向传统文化致敬,向一个王朝致敬。

徽宗、钦宗二帝被抓后,金人将画院的画家也悉数抓走,君臣等俘虏被驱赶向北地,惨烈的靖康之变,从上到下都难逃劫难。李唐一路受尽鞭挞,吃尽苦头,却没气馁,听说赵构建立了南宋后,他拼力逃脱金人的掌控,一路又千辛万苦向南方逃。逃难路上,颠沛流离,李唐如他笔下的古松,以八十岁的不屈之身牢牢抓住满目疮夷的土地,回到南宋。

逃到临安,为了谴责那些为金人做事失去了气节的人,也为了胸中回荡的一份爱国情怀,他画下了另一幅著名的《采薇图》。

从《万壑松风图》到《采薇图》,李唐以手中的笔,抒发着他对大宋、对家国的眷恋之情。

文/月满天心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2024北京南山艺术季·第二届黄松峪山谷艺术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6
历史|“五彩斑斓的黑” 黄公望是如何做到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9
历史|“五彩斑斓的黑” 黄公望是如何做到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8
历史|这幅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 为什么“很不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1
艺术|中国画无处不在的“留白”之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90后作家沙砚之分享新书创作,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犯罪小说新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9
用现代建筑语言,修复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青年报 2022-09-08
许嵩深情演绎《江干雪霁图》,《诗画中国》多元化诠释诗画意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