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传统文化不能只“待在深闺人未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9 15:30

28日晚上十点多,两个多小时的直播结束,江苏沛县唢呐曹家班的六位成员放下了手中的乐器。两个多小时高强度的直播,演出服的后背早已经汗湿,甚至一直在吹奏的嘴巴都有微微肿胀,不过大家都很开心:一场直播点赞将近百万,粉丝又多了不少。

江苏沛县是“唢呐之乡”,唢呐在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古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唢呐演出团队就有十多个,从业人员大约超过了一万,曹家班可以算是当地唢呐团队的“顶流”。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这些传统文化也经历着从“大众文化”向“小众文化”的无奈和萧条。除了婚丧嫁娶仪式还能露上一小脸之外,基本上就在大众视野里渐行渐远了。

说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往往能够想到的就是“传统文化进课堂”“传统文化进讲堂”“传统文化进礼堂”。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一些地方甚至开办了免费的培训班。可是即便如此,传统文化依然是“灯火阑珊”难见“灯火辉煌”。是传统文化真的没有了市场,还是传统文化缺少融入现代理念?其实,从“唢呐走进抖音直播间”成功,我们已然找寻到了答案。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可是这样的瑰宝也怕“待在深闺人未识”,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自从“唢呐曹家班”进入直播平台之后,实现了日涨粉近万,点赞200多万的硕果累累,有了粉丝的硕果累累,还能没有传统文化传播的花艳枝繁吗?

“小屏幕”就是“大舞台”,这个“崭新舞台”比“传统舞台”要宽广的多。随着人们社交载体的变幻,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最活跃的地方。这些百姓喜欢的平台,其就好像是一台“央视的春节晚会”,不少民间艺人就是从这儿开始实现华丽转身的。

一说到传统文化,我们往往会感到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小众文化”,是一小部分人喜欢的文化。而通过“抖音唢呐直播”的成功,我们分明看到了“小众文化”走上“大众文化”的另一条捷径和舞台。假如,传统文化只是待在深闺,那就只可能永远只能是“小众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多些创新的情怀,前行的勇气。

曾经看到两则报道。一则是某地一位糖人手艺人,在抖音上开设了直播间,仅仅是几天的功夫就吸引了4万多粉丝,他不仅传播了糖人手艺的文化瑰宝,还有很多人要拜师学艺。最让人感慨的是,生意还特别好,开了直播之后糖人手艺人的产品销量猛增,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较好传播了传统文化。一则是某地一位剪纸艺人,她开通抖音直播之后,在网络上收了100多个学生,还有不少人定制了她的剪纸作品。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文化需要走进新的载体,走进新的载体就走进了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在红尘滚滚里,在灯红酒绿里,已经渐行渐远了。传统文化工作者也在这样的世界里寂静落寞着,不仅是日子难捱,而且是让正规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该有的光芒,“瑰宝”黯然“失色”。

换一种活法,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能起死回生,就能满血复活,就能精神抖擞。让传统文化从“小众文化”走进“大众文化”,可能差的只是“一个迈步”而已。传统文化不能总是“待在深闺人未识”!

文/郭元鹏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文化+旅游”让传统节日更具悠游之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6
北青快评 |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绽放新时代光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北青快评 | “国风毕业照”彰显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海淀学院路街道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大师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7
北青快评 | 直播间让非遗技艺文化绽放新光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北青快评 | 非遗“大餐”让传统节日文化味更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5
北青快评 | 注重过年的“仪式感”有利传统习俗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北青快评 | 让古籍“活”起来,不能止于推进数字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