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网红”地毯商阿里:把更多优质的阿富汗商品带来中国
第一财经 2022-02-05 16:12

从一位相对默默无闻的地毯商人,到中国媒体上的阿富汗“网红”,这是阿里(Ali Faiz)一年来的转变。

去年阿里的“转运”时间点来的有点晚,是在11月上旬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一张阿富汗面孔出现在进博会的场馆中,吸引了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中国各大媒体的关注。

最终在11月10日进博会闭幕当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其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上单独推介了阿里的故事,并特别引用了他的一句话:“我带来的不仅是地毯,还带来了家乡人的希望。”

不过,做“网红”并不是阿里的目的,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能够顺势带动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来认识、认可和欣赏阿富汗的商品。

地毯和松子是阿里去年的两大关键词(第一财经记者钱小岩摄)

用地毯推介阿富汗

中国农历新年前夕,虽然上海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内人流并不多,但阿里仍然在“阿富汗集合馆”内认真地整理着地毯。

集合馆是由28岁的阿里负责经营的,为了打理这个不大的摊位,他特意在去年8月,将自己的家从北京搬到了上海。来自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阿里,2014年到中国留学,201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来中国的前7年时间里,他一直生活在北京。

也正巧在8月,阿富汗政局突变,打乱了阿里的部署。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本来是想打造一个126平方米的阿富汗国家馆,但由于阿富汗政局突然变动,我们只能先做个阿富汗集合馆临时展示区。”

在8月,喀布尔国际机场一片混乱,民航货运航班停运,政局突变还影响到了从阿富汗的物流进货,但阿里还是排除困难,在8月20日,如期开门试运营。因为有一个阵地,集中推介阿富汗的商品,打出阿富汗的品牌,是阿里一直以来的梦想。

如阿里一直经营的阿富汗手工地毯,此前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并不了解。阿里至今还记得他卖出第一条地毯时的“惨痛”经历。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8年也就是他开始卖地毯的第一年,在南昌有位顾客在听完他的报价后,觉得价格虚高,直接来了个对半砍价。

这着实让他吓了一跳,在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后,他仔细又耐心地向这位顾客解释了人工、材料、运输等成本后,对方才开始“识货”并深受触动,按他开的原价当即买下。

阿富汗手工地毯此前在欧美国家已经颇有名气,阿富汗山区阴冷使得羊毛纤维柔软细长,而高质量的阿富汗地毯更选用8至14个月大的羔羊羊毛,在纯手工制成后,手感细腻平滑,且有丝质的光泽感。

去年,在外交部发言人和中国媒体的合力推介下,阿里高兴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阿富汗的产品在中国卖得越来越好了,特别是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可和欣赏阿富汗地毯了。”

颗粒饱满、皮薄易剥的阿富汗松子(第一财经记者钱小岩摄)

打响阿富汗的品牌名片

去年在中国火了的阿富汗商品,不仅仅有阿富汗地毯,还有阿富汗松子。

从11月1日至今,已有上千吨的阿富汗松子搭乘“松子空中走廊”从阿富汗直飞中国。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中旬,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已累计监管进口阿富汗松子近1600吨。

事实上,阿里起初是被催促着做起了阿富汗松子生意的。一直经营地毯生意的他说道,自从阿富汗松子火了以后,“一直有朋友来问我有没有阿富汗松子”。

不过,阿里做松子生意并非没有基础,他自己就出生于喀布尔干果商家庭。他说,由于从阿富汗进口的主要是松子原料,加工炒制和包装都是在中国进行的,他今年会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布局。

在阿富汗东北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生长着大片郁郁葱葱的松林。充足的日光照射和充沛的雪水灌溉,孕育出颗粒饱满、皮薄易剥的阿富汗松子。向中国出口松子帮助许多阿富汗民众实现了就业、改善了生活。

事实上,中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源远流长。早在1957年7月两国之间签署的第一个贸易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交换货物和支付协定》,其中就约定,阿富汗向中国输出芝麻、亚麻籽、水果干等商品。这些商品当时在中国就很受欢迎。

阿里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实阿富汗的“拳头产品”何止地毯和松子,每个产业细分下去都很有说头,如干果的话不光是松子,还有开心果、巴旦木、无花果等;新鲜水果有石榴;草药有藏红花;工艺品除了地毯还有木雕和皮革制品;珠宝有青金石、祖母绿和碧玺等。

他说:“这些产品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品质在国际上都很出众,甚至是数一数二的。”不过,他不无遗憾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阿富汗特产丰富,“但问题是阿富汗人自己做的很少,很多都是外国人在做”,如松子被当成是巴基斯坦出产的,阿富汗大理石出口意大利加工后,被大家当成了意大利大理石,阿富汗大理石反而无人问津。

所以在新年的一年里,阿里的愿望是在中国市场中打造阿富汗商品的口碑。他说:“中国市场又大又好,把更多优质的阿富汗产品带来中国,丰富中国市场,对阿富汗当地人有帮助,对我来说也是不错的机会。”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