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大幕,奥林匹克之火将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燃起。冬奥会开幕之日恰逢“立春”节气,冬去春来,朝阳区以冬奥荣光迎接蓬勃春天,同心筑梦,以首善标准共赴冰雪盛宴。
从2018年1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到顺利完成“相约北京”国际测试赛,“冰丝带”规划中的匠心、建设中的创新,为“双奥朝阳”再添新彩——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建设历时3年,采用国产高钒封闭索,是全球体育馆中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及3个竞赛场馆、8个非竞赛场馆、5个交通场站和70余家服务保障酒店所在地,朝阳区始终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工作状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被视为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重中之重”的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面对一项项没有先例的挑战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朝阳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方法,将冬奥场馆建设改造列入区级重点工程,成立了建设工程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制定了《朝阳区建设工程疫情防控情况检查表》,统一工程防疫工作标准,确保了冬奥场馆在疫情期间按时复工,做到了“工作不断、力度不减,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向前推进。”
“一起向未来”,六年多的时间,朝阳区以“硬核”担当保障奥运场馆建设,眼下,冬奥大舞台已搭建完成,位于朝阳区的11个冬奥场馆已进入赛时状态,承载着“双奥朝阳”的独特印记,静待运动员们一展英姿。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21年以来,随着“相约北京”测试赛(活动)的开始,从“细处着手”以测试促提升,成为了朝阳上下的一致目标。
测试赛(活动)期间,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朝阳区运行保障指挥部启动“早调度、晚例会”工作机制,通过每日“复盘评估”,确保“事不过夜”。2个月时间,一份包括防疫、住宿、餐饮、交通、日常保障等5类89项内容的“问题清单”也随之而出,全面查找漏洞,举一反三、对号入座、固化成果,推动工作“向前一步”、问题“逐一攻克”。
目前,1200人的朝阳医护防护团队已陆续进驻场馆、交通场站、涉奥酒店等80余点位,坚持“人、物、境”同防,做到一馆一策、一店一策;消杀防疫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黑科技”在冬奥服务保障酒店应用,确保比赛精彩、住宿安全。
为响应“三亿人上冰雪”号召、助力冰雪运动发展,朝阳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冰雪运动普及,通过宣传教育、冰雪体验、赛事活动三大形式,满足公众对冬奥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六年多来,百万“朝阳群众”因冬奥结下“冰雪奇缘”,冰雪热情在“双奥之区”不断升温——每年600余场次冰雪运动进社区、进公园、进校园,20万人次得到了冰雪运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快乐冰雪季”“雪上运动会”等一系列全区范围的体验活动,累计吸引101.5万人次群众参与;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组建短道速滑队、花样滑冰队、冰壶队、高山滑雪队、单板滑雪队和冰球队共12支(分男女队),注册运动员1021人;21所学校获评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