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内,针对北京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政策面吹来三股“暖风”。
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支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通过“商改租”“工改租”等形式将非住宅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北三县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增量土地,与城市副中心合作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等。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相比于新建租赁住房,“商改租”“工改租”等盘活存量的方式建设周期更短,能够快速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满足大规模新市民、青年人以及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群体的租房需求。另一方面,北三县与城市副中心合作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亦可盘活北三县各类土地资源,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更大区域范围的职住平衡,推动相关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记者注意到,就在四天之前,北京市发改委与北京市住建委于11月22日发布的《关于报送2022年房地产投资计划的通知》亦明确提出,2022年房地产投资计划安排重点是人口疏解对接安置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集体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共有产权住房项目等重点领域。
此外,11月24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亦对《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拟从立法层面为北京住房租赁市场“立规矩”。
“加快推进、落实租购并举的住房政策体系,尤其是在类似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是当下我国住房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对于人口流入量大、流动人口较多的大城市来说,将起到很好地平抑购房需求快速增长的目的,而随着中长期这类租房群体的住房需求得到解决,且租住时间、价格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传递至销售端,利于房价的稳定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平稳健康发展。
事实上,自今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来,包括上海、广州、厦门、成都、武汉、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均已陆续发布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相关政策文件。可以说,“保障性租赁住房”俨然已成为今年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黄卉称,从下半年多地出台的保障性租赁市场政策看,可以说,都着重强调了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目前看,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共有产权房已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三种主要住房供应类别。未来,随着各地在金融、财税等方面对其给予的政策倾斜力度逐步加大,预计将有更多市场化的力量来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投资,从而向市场提供更加多元化、多方位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对房企而言,通过积极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亦可成为其转型发展、寻求企业经营效益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