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宣武门地铁站点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近日已获批复。这一项目是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北京市将以此为样板,探索地铁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利用,引导交通设施与各项城市功能有机融合。
与众不同 站区一体化微改造
项目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内、外大街与宣武门东、西大街交汇处路口四个象限内,总面积约14600平方米。项目统筹站点及周边公共空间,将新建出入口,合理划分场地区域,优化交通组织流线,增加市民休憩空间,打造站城融合示范工程。
与传统地铁站周边空间改造相比,项目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据介绍,项目转变传统工作方式,由以往轨道交通临时用地简单原状恢复转变为结合站点改造契机统筹实施,促进周边环境微更新;由结合客流预测与场地条件布置接驳设施转变为问需于乘客,根据实地调研及大数据采集优化规模布局;由维持各类用地面积的管理思维转变为结合需求提升实际使用效果,发挥空间更大价值。
项目还通过现场调研、街道座谈、征询责任规划师意见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实现全年龄段覆盖。结合线上调研,通过提案智能工具即时收集居民建议,提高公众参与度。同时运用智能物联感知和监测技术辅助,感知检测共享单车停放、步行环境情况,辅助地铁站口停车区域设计。
以人为本 构建“无形”服务空间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在空间整体设计上,项目无处不彰显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功能“藏”于空间,“无形”中优化接驳动线。
其中,将东北出入口采取坡面屋顶绿化方式与南堂北侧公园绿地连接,实现消隐效果,也将不同高差的平台园林广场、站前广场等有机串联起来,为“寸土寸金”核心区提供了大量的公共空间。
同时,利用东南象限地铁出口改造后的闲置空间 ,在保障出入口北侧公交站台的人行空间的前提下,将其分成两个区域,优化自行车停车,并通过设置电子围栏对共享单车加以管控,满足交通换乘与人群疏散等不同需求,服务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
服务百姓,营造生活与交往空间
改造项目优化道路断面,将出入口南侧的人行步道增至3.5米,同时在北侧空间增加等候休憩设施,实现地铁客流与学校集散人群分流引导,并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活与交往的场所。
通过配置多种绿植、优化园林设计增设老年活动区、儿童娱乐区等,保障路径畅通。东北出入口活动广场增设健身设施、休闲座椅,并形成林下穿行小径,提升区域通达性。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铁站点及周边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珍贵的公共资源,是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小切口”。宣武门地铁站点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是高质量、精细化推动核心区站城一体化改造的一次积极探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