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内蒙古多地承接额济纳滞留游客见闻
新华社 2021-11-02 08:00

10月29日,滞留游客离开额济纳旗时,在列车车厢里摆出一个个“爱心”。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0月30日上午,一列红色的“和谐”号列车驶入鄂尔多斯站。车厢里的596名乘客,是从1000多公里外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转移到鄂尔多斯市的首批游客。

10月30日,在鄂尔多斯火车站,工作人员为从额济纳旗转移而来的滞留游客献哈达。站台上,两排身着洁白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双手捧起一条条蓝色的哈达,敬献给一个个下车的旅客。蓝色哈达,在蒙古族同胞心里,象征蓝天,代表智慧、健康、永恒、平安和忠诚,是迎接尊贵客人的礼节,是草原人民美好的问候与祝愿。

10月29日,一名滞留游客离开额济纳旗时,用“爱心”与工作人员告别。10月17日,额济纳旗发现新冠疫情后,上万名前来观赏金秋胡杨、大漠风光的游客,配合疫情防控要求滞留下来。他们主要来自甘肃、四川、安徽、江苏、上海、广东等地,截至10月25日,滞留额济纳旗的游客有9000多人。

10月29日,额济纳旗滞留游客在列车车厢里与地面人员告别。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10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和阿拉善盟决定,力争3到5天时间,将大部分游客转运出额济纳旗;对于健康条件不符合转运要求的,转移到内蒙古其他低风险地区进行集中健康监测14天后,再安排他们安全返乡。

10月30日,滞留游客离开额济纳旗。接下来的10月27日至29日,符合转运条件的2300多名游客相继被运往河南郑州、云南昆明、安徽芜湖等地。同时,根据专家评估意见,旅游包车、自驾游和散客有序撤离。

10月29日,滞留游客离开额济纳旗时,在列车车厢里与地面人员告别。“手足同情,有难同当。”困难面前,各盟市争先恐后分担压力,阿拉善左旗、右旗,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等兄弟盟市及旗县,纷纷自告奋勇,承担额济纳旗滞留游客接待任务。

10月29日,一名转移到包头市的滞留额济纳旗游客,在酒店里留言“隔离不隔爱 鹿城有大爱”。10月29日,当首批中转包头市的游客还在900公里外的额济纳旗时,包头市就通过媒体发出“欢迎帖”,并表示:“包”你满意。塞外“鹿城”各旗县区30多家酒店已全面准备就绪,每人一间客房,配有消毒用品、牛肉干、奶制品、水果和多种书籍。当晚,转移游客刚入酒店,就有工作人员送上热饭,采集核酸样本,统计大家急需补充的药品。

10月29日,一名滞留游客离开额济纳旗时,在列车车厢里用双手比划出“爱心”。截至10月31日,通过铁路、公路等方式,已有9114名滞留游客离开额济纳旗。其中,符合转移条件的2359人,被安置在阿拉善盟左旗、右旗,2635人已入住包头市各酒店,1745人下榻在鄂尔多斯市各宾馆。

10月29日,滞留游客离开额济纳旗时,在列车车厢里与地面人员告别。这6700多名外地游客,享受着内蒙古温暖的阳光,感受着数万名来自当地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热忱服务。

10月30日,载有额济纳旗滞留游客的列车,抵达鄂尔多斯火车站。

文字/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朱文哲

图/新华社发(王磊 摄)

编辑/杨小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