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京测试赛中的国际雪车联合会计时赛,已在北京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圆满落幕。对于这个中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来自23个国家的选手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已经爱上了这里。本次赛事钢架雪车裁判长助理季成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中国的雪车赛道是世界最先进的,雪车雪橇国际级裁判数量也是世界第一。随着中国冰雪运动的热度升温,中国将在未来改变世界雪车赛事的格局。
对多数国人来说,雪车雪橇运动堪称陌生。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也让季成与这项运动结缘。“我是2018年从韩国中央研究院博士毕业,我的专业是比较文学,之后来到了北京体育大学。”季成说。正值北京奥运周期,季成作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后,担任了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培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组织,从事冬季奥林匹克科研和教学,参与冬奥竞赛组织人才培训与培养工作。
在国内选拔冬奥人才的背景下,季成通过培训考试,进入了冬奥组委核心团队。之后应国际雪车联合会邀请,季成在德国和拉脱维亚的锡古尔达和温特贝格两站世界杯比赛中观摩学习和顶岗实践。
世界杯期间的天气并不友好,低温湿冷、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季成兴致勃勃地了解雪车办赛的全过程。他说:“德国的赛道都有三四十年的办赛训练体系,从运动员训练,选拔,到雪车的维修养护,训练的体能技术训练,教练系统,到赛道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制冰制冷,塔台播报,计时计分等配套服务人员体系都非常齐全。赛道经过几十年,包括冬奥会的办赛锻炼,留下了非常好的遗产。”
季成作为“小白”,先从最基层做起。“我是第一次看到雪车赛道,只能从基层开始,争取把这些岗位都干一遍。”季成身体力行,先是承担起点区的测温、撬刃检测、冰面清扫,终点区的赛后称重、雪车及护板搬运,再到总控中心的计时系统操作,竞赛办公室的会议组织、文件处理,最终圆满地完成培训与实践任务。2019年再次组织培训,由国际雪车联合会讲师来授课,之后进行了考试,我把握住了机会,考核通过,成为国际级裁判。”季成说。
在本次延庆赛道承接的国际训练周及计时赛中,季成担任钢架雪车比赛的裁判长助理,负责协助裁判长完成竞赛组织、团队领导工作。季成值守出发三和女子低起点区,同时带领新人和志愿者边工作边学习,为冬奥会积累经验。
季成甚至表示,中国在雪车运动中,在多个领域已经做到了第一。首先,中国虽然只有一条雪车赛道,却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奥运级别赛道。“2020年10月,我们通过了预认证,中国赛道是世界第17条在运营的赛道,在亚洲也只有中国和韩国平昌的赛道在运营中。”季成说,“这条赛道的先进体现在赛道的整体设计,设施,都用了最好的工艺建造。赛道在山的南麓,为此加上了顶棚和遮阳帘。因为在山南麓,整体的气候,空气温湿度,都让运动员和观众有更好的体验。”
其次,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国际级裁判。中国在雪车雪橇项目虽然起步晚,运动员基础薄弱,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速度很快。通过各类培训考核,中国目前已拥有25名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级裁判,56名雪橇国际级裁判。“两个项目的裁判相加,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国际级裁判。这会保证中国未来可以有足够人力吸引来高水平赛事,并吸引世界级赛事来中国办赛。奥运会证明,中国拥有高水平办赛能力。通过办赛,我们的运动员积分配额也会增加,都会对中国运动员的成长形成推动。”季成说。
在后奥运时代,雪车雪橇运动借助奥运会的影响力,也将带动家长带孩子来体验参与这项运动。随着青少年基础越来越厚势,这个运动的未来值得期待。在冬奥会上,雪车运动最快时速可达140公里,被称为冰上F1,季成认为这项运动的魅力会让雪车运动迅速为大众接受。
“从钢架雪车的俯冲出发,到四人雪车的合作推车出发,都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季成表示。未来加上电视转播,还会让观众用新的视角来看雪车比赛。“电视转播会让赛事更加精彩。比如在延庆赛道标志性的第11个回旋弯,观众可以看看运动员在这里的滑行轨迹,在电视转播时,可以做到通过电脑测算,在屏幕上画一条最快速流线。通过运动员的实际滑行对比,可以看运动员通过身体的调整,怎么滑出一条最佳路线来。”
目前,季成除了担任裁判,还在北京体育大学担任授课任务。在这几个身份中,季成都致力于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给不同的听众,“我在学校里面对北体大学生宣讲,主要讲赛事的规则规律,以及相应的场馆的管理。通过专业课程,让更多同学先了解奥运会的竞赛组织,未来可以投入冰雪产业领域。在社会上,我会教导大家如何观赛,多做普及,让小朋友们感受比赛的乐趣。”
季成认为,冬奥会后,这条赛道如何利用,将决定这项运动的未来。这也是他致力于宣讲奥林匹克精神和雪车运动的动力所在。“搞奥林匹克运动不应该只算经济账,冬奥会带来国民自豪感提升,赛后也有很多国家搞了很好的大众体验。包括邀请退役运动员操控雪车,观众戴上头盔坐雪车体验奥运赛道,一路滑下来,非常刺激也非常安全。我相信冬奥会不是终点,未来,全世界的雪车运动员都会渴望来延庆参加比赛,中国一定会改变世界雪车运动的格局。”季成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