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总部及工厂将落户何地吊足了业内的胃口。小米宣布造车仅仅3个多月,已有6个城市传出或将成为小米汽车的总部所在地。其中既包括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武汉、合肥、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尽管每次“绯闻”都传得有板有眼,但最终花落谁家仍无定论。“这个(小米落户何地)现在还真不好说,得看各地政府给的政策扶持,尤其说对小米这样比较务实的企业,应该比较看中包括税收、土地、人员招募户口政策等方面的激励程度。”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贇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地方政府对小米的兴趣无疑是高涨的。早在今年4月,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就在网上回复提问时称,将结合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持续紧密对接“小米造车”项目。同年4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表示,将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事件,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可能。
一周前,关于小米总部将落户上海的传言骤起,这是继“落户北京”之后的关于小米总部的又一个版本,而就在上海传言还未得到证实时,关于小米在与合肥谈合作的消息紧接着传出。合肥是近两年新晋升级的吸引汽车投资最为积极的城市,也是蔚来汽车的投资方,以及蔚来中国总部和生产基地所在地。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虽然合肥方面澄清称“没有跟小米接触”,但合肥市投促局内部人士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也表示“有机会可以谈”。
另外,除了高调表态的西安、武汉等地,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和上海对小米造车项目的争夺依然非常激烈。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为了争抢小米造车项目,接下来各地方政府之间或将再次出现在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暗战”。
而在这火热的属地之争背后,地方政府对新造车项目求之若渴的姿态也意味着,无论是小米造车,还是贾跃亭的FF,在生产和融资上都将比第一轮新造车企业拥有更多选择。
北京、上海、武汉机会最大?
“北京,上海、武汉(成为小米工厂落地的)机会比较大,合肥和西安、成都等其次。”张君毅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称。
由于生产制造预计给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税收贡献,小米造车项目落地何处成为被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对小米汽车项目竞争非常激烈。“上海市高层领导已经出面。北京方面也在争取,尤其是小米总部本来就在北京,所以北京希望小米不要搬出去造车,总部必须留在北京,而且是独家总部。”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
张君毅指出,北京和上海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引进的紧迫感,比大众想象的要大得多。一方面,在上海引进特斯拉国产后,后者销量持续上涨,北京目前没有能够与特斯拉匹敌的新造车企业。在头部新造车企业中,只有理想汽车总部在北京,领军羊蔚来汽车的总部也在上海。另一方面,对于上海来说,受中美关系等影响,特斯拉发展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基于此,新的造车项目对北京和上海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张君毅认为第三热门的城市不是最近被热议的合肥,而是武汉。“其实本来小米集团在武汉招人比例就比较高,因为在武汉扩大(规模)成本低,这不光是为了造车的事情。”张君毅称,湖北还是小米掌门人雷军的故乡。“武汉错过了蔚来肯定觉得很可惜,现在这么好的机会能够把雷军留下来,怎么会不想去做呢?现在武汉不是都还招(商)了小鹏吗?”张君毅说。
据曾在蔚来汽车任职的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除了上海和北京曾与蔚来汽车擦肩而过,武汉、安庆等地都曾在2019年左右参与到蔚来的招商引资中,并且都给出了各自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最后,蔚来汽车在陷入经营困境时选择了条件相对更好的合肥。
为什么拥有多家整车厂,被认为产业配套更完善的合肥赢得小米的机会却次之?“合肥政府的钱是有限的,现在已经有了蔚来汽车,资源和资金的分配上会有一定限制。”张君毅认为,相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有更加“有钱”的武汉来说,合肥以及成都、西安等地的机会相对较小。
不过郑贇认为,并不能否定产业配套在地方招商引资中的重要性。他说,在政策刺激之外,如果地方在产业链配套等方面较完善,在争夺小米造车项目上会具有一定的优势。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则表示,小米择地标准除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外,至少会有以下几个:1.当地总体经济水平发展程度、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当地相关人才以及生产成本的获得度,这将决定当地适合做研发中心、工厂还是总部;2.当地智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3.交通、物流的便利性和能力。
在北京、上海以及武汉的各方角力下,小米汽车落地何方可能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去权衡。“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家都拖着,不表态。”一位业内人士对小米造车落地事宜表示。
小米层面,除了一次次辟谣,也迟迟没有给出任何确定的消息。7月26日,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布个人微博称,“近段时间关于我司造车的信息已经越传越离谱,一会儿落地北京,一会儿落地上海,还刻意强调武汉没引入成功。以上所有均非事实,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为准”。同时,其还否认了小米开出2000万元年薪招聘的消息。
8月4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就小米汽车落户事宜采访小米公关人士,但截至发稿没有得到答复。多位业内专家则表示,小米汽车总部、研发中心、工厂有可能分离,放在不同的地方。目前,小米在北京和上海都发布了与汽车相关的招聘职位。
京沪相争 武汉合肥得利?
那么总体来看,在北京、上海和像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中,是否一定是北京和上海更具竞争力呢?有专家表示“这不一定”。
“从结果上看,我觉得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功引进小米汽车的)概率不大,估计他们给的条件不会特别优厚。反而是二线城市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二线城市对这种项目可能更‘饥渴’。”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徐杨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而至于在哪个二线城市的可能性更大,徐杨表示需要看市政府引进新型产业的决心有多大,给出的财政和土地激励政策力度有多大。“现在地方如果想让汽车厂落户的话,都是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去(和车企)谈,谈的内容包括税收减免,甚至土地减免等条件,最近的几个汽车厂都是如此。所以说小米,我觉得它肯定会跟每个市长和市委书记都谈一圈儿,然后看看各地给的条件。”徐杨说。
对于地方对小米支持的额度,徐杨预计可能需要在几十亿以上。
“当年捷豹路虎落户常熟,常熟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当时政府出了将近20个亿。去年安徽政府救蔚来投入应该更大。然后特斯拉在上海,上海政府给的所有的政策都是空前的。所以不管哪个地方政府,如果邀请小米造车,投资肯定都在几十亿以上,这就要看哪个地方决心更大了。”徐杨说道。
实际上,与徐杨所预计的小米汽车项目落地一事上,或将出现上海与北京“鹬蚌相争”,二线城市“渔翁得利”的情况,此前在新造车企业上就曾经发生过北京和上海被其它二线城市“捡漏”的情况。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对曾在蔚来汽车任职的人士采访了解到,蔚来汽车一开始是计划将总部及工厂设置在上海嘉定,两者前期已经进行了谈判。2018年2月,蔚来在上海建厂的消息首次传出。但紧接着“黑天鹅”出现,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为了防止投资过热,出台了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如果要在一个省份新建纯电动车投资项目,现有新建独立同产品类别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需均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彼时上海引进特斯拉已板上钉钉,加上蔚来汽车在2019年陷入发展困境,蔚来也等不起了。最后蔚来几乎是被上海赶了出去。”一位彼时任职蔚来汽车的高层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2019年3月6日,蔚来发公告宣布取消上海建厂计划。
随后传出蔚来与北京亦庄接触的消息,两者在2019年5月签订投资协议,亦庄承诺投向蔚来投资百亿元。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蔚来和亦庄的合作未能达成,其中原委双方至今并未公开发布。上述前蔚来高层对经济观察报透露,彼时北汽蓝谷也需要融资,北京对蔚来的投资被搁浅。
在这种情况下,合肥最终成为了那个“幸运儿”。在短时间内接盘蔚来后,后者销量、市值出现几十倍增长,这个曾被嘲讽为中国最大的县城、“经济洼地”的合肥,一跃获得“最牛投资人”的称号。后来,合肥又投资了另一家新造车企业——零跑汽车。
合肥投资蔚来的成功案例无疑对其它二线城市形成了巨大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指出,这些二线城市可能会拿出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更高的政策筹码,以吸引小米造车等项目的引进。而这可能会使得北京、上海在争夺汽车项目中并不占优势。
目前,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确实在新能源汽车的招商引资上持续发力。比如7月31日,小鹏汽车宣布,其武汉项目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另有报道称,小鹏第四工厂疑似落地成都。新的汽车版图有望重新绘制。
不过,一线城市也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默默发力,如有消息显示,长城沙龙智行项目或将落户北京亦庄,此外理想将接手北京现代一工厂也已被证实。
与二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也有一些不可复制的优势,比如上海和北京聚集了大量的自动驾驶前沿科技人才,整体创新环境较好等,在人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资产的年代,这种优势的重要性凸显。然而谁最终能够拿下小米,仍需要各地进行综合条件的博弈。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小米汽车似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地方投资热潮,这给了地方政府发展机会的同时,却也带来了诸多风险。这已经有许多的前车之鉴,如此前如皋引入赛麟汽车,后者破产甩下数亿元债务;鄂尔多斯重金引入华泰汽车,最后却留下一地鸡毛。这些都需要政府“兜底”。因此一旦招商不慎,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的项目也可能给地方财政造成极大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已有地方主动拉响新能源汽车投资预警,如江苏在今年初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就指出,严禁违规为汽车投资项目提供税收、资金、土地等优惠条件,严防财政资金损失风险。
有专家指出,各地方政府对小米造车项目的争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现在小米造车的模式还没有很清楚。“‘抢地盘’还是‘数量型发展’的思维模式和冲动惯性。”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指出。
但李万里同时对该热潮表示理解。“对地方而言,机会本来就不多,‘抢’也许还有可能,成不成是之后的事,或许是别人的事了。因此也可以理解。”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菊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