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乒乓名宿徐寅生在忙两件事
新华社 2021-04-11 08:40

2021年头四个月,徐寅生主要忙两件事:一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二是他的新书发行了。

4月初,上海,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徐寅生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83岁的徐寅生正在给《我的乒乓生涯》签名。扉页上他只写“指正”,不写“惠存”。签名签到手软说明了书的畅销,连“请秦志戬指正”愣是写成了“请秦志戬指示”。

只要时间允许,徐寅生总要翻到第711页“订正”。原因是书在付梓后,被他揪出了全书48万字中唯一的错。该页倒数第四行,漏掉了一个“自”字,这让徐寅生如鲠在喉,签出的书都想圈改。“可能是我粗心,手稿写漏了,也可能是校对疏漏,只能等再版了。”

生活中的这位乒乓球名宿,脸上挂着历经沧桑的云淡风轻;但每每回忆起当年的乒乓岁月,却能感受到他的较真和求真——毕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他讲事不“直给”,总是先说背景、历史、国内外政局,再来说人。

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的纪念日,徐寅生(后右四)在活动中

徐寅生有惊人的记忆力。五六十年前的事,他记得清晰、生动、有现场感,包括中美“乒乓外交”。以下就是徐寅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讲述。

  “受当时政局影响,中国队已缺席了1967年和1969年两届世乒赛。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这是时隔6年后,中国队重返世界乒坛。我以教练员身份参加。

1971年4月4日,发生了美国运动员科恩相遇庄则栋的故事。

这是一辆中国队从住地到赛场的专车,匆忙的科恩看到有车,就稀里糊涂上来了。当时车上有警卫,但一看是运动员,并没干预。

过去曾有报道说,当时两国没有建交,人民不来往,球员间有敌意,这不真实。从1953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到1971年,两国运动员都有接触,比赛碰到了照比,该握手握手,礼节总是要有的,政治上的对立并没有在体育上出现过激。

科恩上车后,我们看到了他衣服上的USA,并没觉得惊讶。当时大家都坐着,有聊天的、休息的。这个时候,庄则栋的表现就比较突出了。他看到美国人上车,没人跟他说话,就主动上去打招呼,比比划划,谈得挺热闹,并把一块织锦当纪念品送给了科恩。

参加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决赛的中国选手庄则栋(右)和徐寅生

因为中国队已经缺席了两届世乒赛,媒体都很关注我们,经常是我们到哪,记者到哪。那天当车子停下,记者发现车里竟然有一名美国人,而且还与中国运动员熟络,下车后两人还在比划,一下子引起了轰动。”

第二天,庄则栋与科恩的照片占据了日媒显著位置。再之后,科恩将一件美国队的运动衫回赠给庄则栋,这一情景又见诸报端。

当然,“偶然闯入历史镜头”的科恩也给徐寅生留下了印象。直到现在,他还记得科恩的长发和奇装异服。“上错车是一个偶然,科恩也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看到中国人,他可能会紧张,可能会下车,但他却选择待在了车上,这就是必然,这可能就是乒乓球让我们民心相通了。”徐寅生说。

徐寅生讲述过去的故事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当年,基辛格到访。次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回顾这段“乒乓外交”,徐寅生感叹,历史的滔天巨浪有时并非由季风引起,而是某个角落的蝴蝶扇动了翅膀,就使汪洋颠倒、海水翻腾,民间交往或许正是这只蝴蝶。

编辑/张颖川

相关阅读
跨年晚会哪家强,观看指南来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9
聚焦|中国大满贯,书写新的北京乒乓记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02
人物|张燮林 书写“国球”辉煌 捍卫祖国荣光
新华社 2024-09-24
2023中国职工乒乓球联赛总决赛在淮安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关于立秋养生,你一定要知道的两件事
芸健康 2023-08-08
中国职工乒乓球联赛总决赛在宁波北仑开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4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发布五虎特辑及海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5
做好两件事,远离宫颈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2-03-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