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北京启动城市公园与郊区公园结对帮扶工作。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市属公园和城六区的区属公园通过人员培训、互动交流等方式“传帮带”,补齐郊区公园管理服务短板。计划到2021年底,结对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公园建设的快速推进,全市已经建成1000余处各类公园,郊区新城、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公园“遍地开花”,北京已经初步具备了公园城市雏形,多数公园已经进入常态化服务、管理运行维护阶段。但是,部分公园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标准不高、服务设施不齐等现象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有的公园服务管理人员是郊区农民绿岗就业,服务管理技能不够专业,还有的公园卫生间、座椅等硬件设施不足,存在为市民服务的短板。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全市启动的城乡公园互动帮扶,可以充分发挥优质城市公园的资源优势,精准提升郊区公园服务管理水平。
颐和园开展文明引导服务
7月23日上午,颐和园和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签订帮扶协议,成为全市首批结对帮扶公园。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之所以选择这两家公园结对子,是因为它们都地处大运河文化带上,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公园内有大面积水域,因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借鉴性。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于东亮说,该公园紧邻城市绿心和千年守望林,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展,公园游客量明显增加,同时也感受到了在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差距,需要下功夫提高,优化市民游客的游园体验。
“我们正在申创国家5A级景区,列出了200多项内容。这时市里及时出台公园结对帮扶机制,对于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于东亮说,下一步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将主动与颐和园对接,对照颐和园各项管理标准,对照5A级景区创建指标,围绕补短板、堵漏洞,与颐和园一道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在城区公园的支持下,结合郊区公园的定位和实际情况,把好的经验做法为我所用。”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景色
颐和园园长杨华表示,颐和园将凭借多年来在绿化养护、设施维护、服务管理、运营管理、古树名木保护、文物保护、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口帮助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提升公园的软硬件水平。为了做到精准帮扶,颐和园将组织技术骨干到大运河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现场踏查存在的问题并系统化地提出改进措施。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根据城市公园与郊区公园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市属11家公园将与朝阳、门头沟、房山等11个区园林绿化局结对,每区选择1至2家有管理机构的公园,由市属公园帮扶加强管理;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则由本区内城市中心区的区属公园与近郊乡镇村的公园、郊野公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东城、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各选择2家区属公园与大兴、昌平2个区的郊野公园开展结对帮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