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一名12岁男孩在去年年末4个月里用手机充值游戏,花光爷爷毕生积蓄,直到今年5月末才被发现。男孩自知犯错跪在地上打自己,让家人看到又生气又心疼。目前,家人已报警,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反映,联系游戏平台方,但还没有收到任何退款。
到银行取钱发现只剩2毛
6月4日,湖北荆州的王先生对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他12岁的儿子平常着爷爷奶奶生活,他和妻子平常都在外面打工。因为孩子有时需要用作业帮等小程序学习,所以在家给他留了一个大人不用的手机。
孩子快要上初中了,王先生想在荆州市里买一个房子方便孩子上学,首付需要跟父亲借两三万块钱。5月27日到银行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卡里只有2毛钱。王先生很惊讶,父亲这笔钱是去年3月份他跟着一块存到银行去的,一分钱都没动过。工作人员打出明细后,王先生看到从去年9月份开始,账户里的钱都被用来游戏充值,少则几十、多则几千。王先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报警,工作人员提醒不着急报警,看看是不是家人玩游戏了。经人提醒,王先生立马给孩子打去电话,孩子在电话里不说话,王先生就明白了。
儿子承认游戏充值跪地认错
王先生回到家后,看到儿子跪在地上,自己打自己,王先生既生气又心疼。孩子承认,钱是他花出去的,都用在游戏充值上了。晚上放学回家,他玩手机玩游戏,爷爷奶奶也不知道。王先生说,去年父亲工资要转到这张银行卡里,妻子用支付宝绑定了银行卡,支付时不需要密码,钱就被一笔笔花掉了。
从银行流水记录可以看到,卡里原本有10万余300多元,2019年9月28日至12月22日,一笔笔支付,少则5元,多则4200元,仅11月15日一天就花出去1万多元。到12月22日,卡里仅剩2毛钱。
王先生说,这笔钱是父母亲一辈子的积蓄,他们60多岁,之前一直在家务农,最近三年在市里的烈士陵园打扫卫生,两个人一个月挣三千多块钱,两个人一辈子省吃俭用,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差点晕倒,这么多天都吃不下饭。父母上面还有三位90多岁的老人要赡养,原本这钱是防老用的。王先生和妻子也是一直在外面打工,王先生做广告牌安装工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王先生介绍,儿子充值的游戏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火影忍者、穿越火线这几款游戏。目前,王先生已报警,向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反映,联系了腾讯方面客服,但是还没有得到任何退款。
律师认为平台理应退还充值费用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晏艳表示,现在大量的平台中设置了游戏及直播收费的项目,支付的快捷性导致手机就是一台移动的付款设备,一些游戏界面一键注册后,自动生成账号和密码,与手机支付工具自动关联。若家长不照看好手机,被未成年孩子拿到,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类似事件的发生。
向平台反映后,一般平台会要求用户拿出相应证据证明手机的使用人为未成年人。平台会根据手机使用的时间、地点、关注的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判断使用手机充值的是否为未成年人。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未成年人一般不能够理解其为游戏充值的行为和相应的后果,像这种大额支出的充值及花费行为明显与其年龄和智力也不相适应,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在获知后,对此肯定不会追认。故若确定为未成年人,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理应退还其充值的费用。
律师认为,平台也存在一定过错。平台应通过设置技术手段判定使用手机是否为未成年人,保证帐号注册人提供的信息与本人身份的一致性,预防未成年人在其平台以他人身份进行帐号注册和大额消费。因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管疏忽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虑案涉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游戏提供商、平台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会予以退还相应款项。
在此律师提示,对于手机关联的账户谨慎起见不应放置过多资金,家长对孩子也应尽到监管的责任,对其使用手机应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