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丨看咱朝青人民如何强势战“疫”
北青社区报朝青版 2020-02-13 19:2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调研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也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最有效的防线。为应对返京带来的人口流动性增加、防疫难度加大问题,北京市同日提出10条管控措施,进一步明确各社区、村防疫工作的规定动作,为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法规支持。

打响疫情防控第一枪,形势紧迫,刻不容缓

今年的大年三十,经过一场视频会议后,六里屯村党支部书记崔庆明立刻带领11名班组长上岗。召集人员、采购物资、制作打印数据表格,编写《致居民的一封信》,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六里屯村很快进入防控状态。

村干部和流管站工作人员对全村进行地毯式排查,联系所有村民,特别是出租房主,快速掌握村里人口流动情况。一共有多少湖北籍住户、有多少租户没有离开北京,这些数字很快被摸清,成为村里防控工作扎实有力的基础。

坐落在城市中的村庄没有围墙,平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如今疫情防控迫在眉睫,村支书崔庆明迅速决定,将9个出入口封闭6个,同时封闭对外开放的商业街,仅保留3个出入口,由专人把守,严格管控出入人员。

因正值过年期间,买不到封村用的材料,崔庆明联系村里经营建材的店主临时借用,想尽一切办法,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村落封闭工作,为“城中村”筑起坚实的防疫“围墙”。

从村门口到家门口,全面防控,不留死角

“请您出示出入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返京人员请登记…”东风乡豆各庄村执勤点的小喇叭,重复着村干部的提示声。入口处三名值班人员“全副武装”,执勤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温度计、消毒水、宣传喇叭和一沓填了一半的表格,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一个返京人员、临时来访人员的详细信息。

疫情防控时期的豆各庄村显得有些冷清,村路上没了往日老人的闲谈、孩子的欢笑,出来透气的居民们都自觉戴着口罩,哪怕是遇见熟悉的邻里,也只是挥手打招呼,不再像往常一样凑在一起亲切地聊天。巡逻队的队员们每天巡逻,看到不注意戴口罩的居民马上提醒,胡同里穿梭着保洁大姐,全副武装的流管站人员从一家出来,走向下一家。

路旁的宣传栏里,贴着最新的疫情防控形势、返京人员监测体温和登记程序、个人防护的措施、呼吸道症状患者就医地址等信息,村里的标语、横幅满是鼓励大家积极面对的语句,家家户户都收到了《致居民的一封信》。

“城中村”不同于社区,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小院。村里的保洁员们不仅对公共空间进行消毒,还把消毒面积扩展到居民家门口,连同家里的小院也一同消毒。

豆各庄村还对进村机动车采取入口识别管理,在车辆进村时,通过监控自动识别车号,与系统核对一致才能进村,不一致则需要登记。车辆进村后要统一停在指定停车场,不允许在胡同中乱停乱放,降低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为了满足村民们日常买菜需求,六里屯村将村西的一片空地设置为临时菜市场,每周二、四、六,载满新鲜蔬菜的面包车便会从新发地驶来,新鲜清亮的蔬菜甚至比超市里的价格还低,完全可以满足防疫时期居民的日常需求。

防疫前期,东风乡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一套从小区(村)门口到家门口的全程防控机制,北京10条举措出台后,有很多要求与之前正在实施的防控机制如出一辙,这给了一线防控人员极大的信心。

破题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谁出租,谁负责

新出台的北京10条举措中明确提出,要严格管理出租房屋。房屋租赁中介企业或业主要明确防控责任人和联系人,按照要求向社区(村)提供出租房屋和承租人动态信息。而东风乡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早已将这条举措落实到位。

东风乡的六里屯村和豆各庄村分别在东四环内外几百米处,毗邻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占据北京“黄金地段”,是典型的城市型“城中村”。由于租金相对较低,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租住在这里,使村内流动人口增加,现在六里屯村有居民122户(大户),居民685人,豆各庄村现有流动人口2000多人。

如此大体量的流动人口,仅靠村委会进行管理,力量远远不够。东风乡为准确摸清辖区内人员流动详细情况,做好重点人员防控工作,本着“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将出租房主纳入到群防群治的主体中,与他们签订疫情防控监管责任书,挨家挨户宣传,由房主对承租人员进行管理,随时掌握、上报承租人信息动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

在东风地区,房主不仅要负责对在村租户的宣传管理,还要负责电话联系已回老家的租户们,告诉他们北京的防疫动态,宣传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自我防护的知识等。“会不会觉得麻烦?”“不会啊,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全国都一盘棋了,我自家的住户还顾不好吗?”房主田志全说道。他的房屋中共有28名住户,其中8名春节期间留在北京,凡是返京的租户都会提前联系好他,返京当天由田志全在村口亲自接回,现场登记、测量体温,当面宣传疫情防控相关事宜。

土生土长的村书记带头冲锋,感恩邻里,回报家乡

作为土生土长的六里屯村原住民,48岁的崔庆明在当选书记后说:“在这个村里生活这么多年了,我就是想为这个村多做点事。”每天清晨6:40,村民们总能看到他在村内巡视的身影,这种工作方式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遛村”。

与东风地区成熟的社区相比,六里屯村的防疫志愿者人数要少多了。崔庆明说,“村里的年轻人上班工作很忙,老人们年纪都大了,这大冬天的,我舍不得让他们出来,我们能干的都我们干。”

受疫情影响,六里屯村的伤残、低保人员、老人们出门买菜越来越难,加上村里实行封闭式管理,外人进村送菜也不方便。就在崔庆明寻求对策时,附近新发地菜市场的负责人主动联系他,提出为村里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送菜上门服务,这与他不谋而合,马上联系货运车,安排村干部直接送菜上门。

崔庆明为了让资源充分利用,让好事惠及更多人,号召就近的3个社区也加入到送菜上门的行列中。送菜量从原先的10份增加到100份。记者提起这件事,崔庆明说道:“关键时刻,不分你我,一块为大伙干点事,都是为了共度难关。”

到2月10日,崔庆明已经连续5、6天没有回过家了,虽然家离得很近,但他还是觉得住在村委会心里踏实,有什么事马上就能处理。在这防疫的关键时刻,不管是村民还是班子成员,只要看到他在,就觉得安心。

多重力量入驻“城中村”,各司其职,共渡难关

东风乡副乡长姜志忠,同时也是豆各庄村的包片领导,负责豆各庄村的整体防疫工作,长期驻扎在村里。与他一同下沉社区(村)的还有朝阳区政府和东风乡政府的200多名机关干部。他们大年初二上岗,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严峻,工作量也逐步加大,从刚开始的白班到现在需要24小时倒班上岗。

“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两队一站’防疫机制”。姜乡长所说的“两队一站”,即巡逻队、保洁队和流管站。巡逻队由区治保人员、保安、村干部和区乡机关下沉人员共同组成,每组3个人,每天24小时全天候值守。流管站是流动人员管理站的简称,东风乡各村流管站都具备信息化管理水平,拥有数字信息平台,任何返京人员只要一输入名字,就能获取相关信息,租住在哪里、房主是谁、联系方式等一目了然。

一同参与村内防疫的还有东风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们。2019年,北京市各公安分局落实“一社区(村)一兼职副书记”制度,从每个派出所中选拔出党性意识强、业务水平高、沟通能力好的民警,通过组织任命,成为“社区(村)副书记”,参与到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次疫情当前,当地派出所还派出治安民警,协同村内人员共同参与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如果出现不配合村里防疫工作的,我们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采取相关措施。”派出所所长坚定地说道。

在东风乡这片平凡而温暖的土地上,冲锋在前的村干部、下沉一线的机关力量、尽职尽责的出租房主和积极配合的居民朋友们,共同构筑起抵抗疫情入侵的坚实堤坝。北京最新发布的10条举措,又为这座堤坝夯实了筑基,增添了底气,让防疫工作更细更实、更稳更准,带领全体人民始终以稳健的步伐抵抗病毒蔓延的趋势,向不断好转的局势扎实迈进。

编辑/杨兴龙

素材提供:东风地区办事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