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迈入第三季度,剧集市场开启“下半场”,先是迎来了火热的暑期档,古装剧、青春剧涌现出不少精品佳作,其中《长安十二时辰》凭借优质内容成功突破圈层;随后荧屏进入献礼季,“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展开,一批优秀剧作陆续开播。首批作品中《老酒馆》播出后口碑与收视兼得,打响头炮。
整体而言,三季度剧集特点鲜明、“出圈”效应显著,并且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献礼作品百花齐放,打开新格局,呈现出年轻化多样化新趋势。
进入热闹的暑期档后,多部古装剧上线开播,《长安十二时辰》《九州缥缈录》《宸汐缘》等几部大剧接连登场。
最先开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事先未做任何宣传,但上线后很快便引爆网络,在随后的播出中,话题不断口碑发酵。不仅剧中精准还原的唐朝服饰、妆容,成为了观众讨论的热点,甚至剧中主人公的盘中饭食、展现的城市风貌,都引发了极大关注,以至于带动了当地美食文化、旅游行业的火爆。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播出,西安旅游周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7%,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景点成打卡热门地。剧中出现的食品火晶柿子、水盆羊肉外卖订单激增。《长安十二时辰》的电子书阅读人数和纸质书销量分别上涨818%和862%。
不仅如此,《长安十二时辰》还跳出影视圈,掀起了一阵唐朝礼仪、服饰考据之风,引发头饰头簪讨论。同时还在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掀起了“十二时辰”风潮:“十二时辰体”迅速流行。
因为这样一部剧集,不仅展现出大唐文化的恢弘底蕴和深厚力量,还通过剧集自身的影响力,将商业价值已经拓展到了旅游业、零售业、出版业等多个行业,让文化符号延伸、辐射向消费,成功地示范了一部剧集作品的“带货经济学”。
相较而言,其他几部剧集的口碑效应稍弱,如《宸汐缘》由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班幕后团队打造,虽然一开始被指摘剧情设置套路化、人物造型有所重复,但好在整体阵容强大制作精心,尽管刚开播时评分不高,但随着剧情展开,剧集整体被认可,口碑慢慢回升,甚至出现了播出结束后网络评分继续上扬的景象。
《九州缥缈录》在遭遇撤档后选择悄然开播,给了期盼已久的剧迷一个惊喜开局,但可惜后劲不足,剧情改编没有被书迷接受,播出后期基本已无水花,平淡收官。
本季度中教育题材剧热度延续,继上半年表现不错的《少年派》之后,《小别离》的姊妹篇《小欢喜》登场。《小欢喜》将目光聚焦“高考”这一中国家庭必须面对的话题,并在剧中真实再现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与焦虑,让众多观众感同身受,引发共鸣。如同黄磊自己所说“其实编剧不用去编,因为都在你身边,我这个写的是身边的剧。”
剧中不仅黄磊海清陶虹沙溢等几位演员表现出色,饰演孩子的四个年轻演员,因成功地塑造出了个性十足真实可信的学生形象,还被网友起了颇有明星团体气息的组合名——“春风四子”。也正是由于将家庭与青春两方面因素的良好融合,使得该剧突破圈层,成功赢得了年轻人群市场。
除家庭剧之外,在暑期档中必不可少的还有青春剧。如《亲爱的热爱的》《时间都知道》《归还世界给你》等相继播出。
《亲爱的热爱的》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青春剧,是一部围绕爱情与追梦双线并进的“甜宠剧”,剧中比较少见的电竞题材和以甜为主的剧情设置,都让剧集热度持续走高,也让杨紫、李现这对青春组合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心。
《时间都知道》的演员阵容包括唐嫣、窦骁和杨烁,加上时间穿越的题材,颇为吸引关注。但可惜的是剧情散乱人物无法立住,最终成绩不佳。《归还世界给你》则因为主演造型、演技等问题遭遇不少吐槽,收视下滑未能收到理想效果。
随着暑期档的落幕,荧屏正式进入献礼季。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的“我爱你中国——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中,入选展播的剧目题材丰富类型多样,首轮播出的既有传统的军旅题材《陆战之王》,也有年代戏《老酒馆》,还有都市情感剧《山月不知心底事》和生活剧《遇见幸福》。
从播出效果来看,由高满堂编剧、刘江导演、陈宝国主演的《老酒馆》以优异的成绩为献礼剧开了个好头。启用全员戏骨的演员阵容,充满传奇和悬疑色彩的剧情,各色人物与韵味十足的台词,都让《老酒馆》收获了不少好评。剧中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更使得剧中人物在烟火气中有所升华,体现出了蕴含在民间的传统文化内核。
首轮剧目播出结束后,二轮展映接连展开,《激荡》《在远方》《外交风云》等陆续播出。本次入选百日展播的作品不仅题材内容广泛,还更加注重年轻化表达。演员阵容上,除了唐国强、陈宝国、孙红雷、刘烨等实力派演员之外,也有大量在年轻观众中颇具人气的青年演员。如陈晓、杨洋、宋茜、白敬亭、欧豪、宋威龙等纷纷在不同剧目中担纲主演,为献礼剧增添了不少“青春色彩”。
总体而言,“献礼季”作品不再仅以正剧严肃题材为主,呈现出的多样化、差异化、年轻化趋势明显,剧情内容以小见大,通过不同年代、不同职业、不同命运的人物故事,从不同维度展示新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变迁。可见,献礼剧市场已迎来新突破,迈入全面升级新时代。
文/张淳
来源/新华社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