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邱志杰“生态实验室”|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宇宙 高温盛夏看艺术展挑战免疫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6 12:06
在看完《生态实验室》展览的第二天,朋友上吐下泻去医院打吊瓶,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如展览介绍中所说,艺术家邱志杰想带给人们的是包罗小到病毒,大到天体的整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和生息于其间的物种的变化与关联——这位朋友自嘲说:我也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

盛夏的北京,为躲个清闲凉爽,我们决定去798看展。经过了热热闹闹的画廊周,798能留下来持续在展的,一定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其中就包括著名艺术家邱志杰的个展《生态实验室》。

_DSC7069+拷贝 大.jpeg

展览现场是个生态世界,小到细菌,大到宇宙,平时被忽略掉的微观与宏观现象,被集中到一起,味道很重,浓度很高

自5月23日开展以来,《生态实验室》展览引起大量关注,也引发了足够生猛的“后续生理反应”。

味道浓重的展览

这是个味道浓烈刺激的大展,浓缩了从微观到宏观世界我们所未知的很多现象,咸鱼晾晒,海带制衣,细菌滋生,塑料污染,柠檬榨汁,蘑菇繁殖,茶砖发酵,心脏律动,血液循环,宇宙射线穿过身体……发酵、腐烂、生长,从视觉到嗅觉,从生理到情绪,展览给观者的体验是刺激与震撼,逼真生动。

_DSC6929+拷贝 大.jpeg

《阳光下无新事》逼真再现晾晒场,或许艺术家认为真实的刺激能够让观者注意到周围的生态环境正在以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方式发生变化

_DSC7174+拷贝 大.jpeg

《漂浮物》这个区域味道很重,菌类在生长。墙上的小画表明,艺术家实践并畅想一种可能,用有机可降解的蘑菇培植床菌菇包来代替污染生态环境的养殖用泡沫浮球,并呈现海上白云效果

持续的生理反应

全程没戴口罩的朋友享受其中,看得超级认真,没料到的是第二天就上吐下泻伴随发烧,到医院打吊瓶,医生给出的诊断是“细菌感染”。

他说自己在昏昏沉沉中明白一个道理:当代艺术有时候并不只属于那个时刻,自己大概与展览现场形成了细菌交换,并且未能靠强大的免疫力战胜他们,所以,就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

_DSC7521+拷贝 大.jpeg

《药酒无穷柱》里边的“药材”千奇百怪,构成视觉震撼,搅动嗅觉和味蕾。后方角落里是《我微微颤抖》,心脏律动忽明忽暗

茶砖冥想室全场最香

展览中最“香”的部分在二层。走过各种制茶晾茶的展示区域,尽端是一个暗调的空间,由SHANGXIA上下品牌的茶砖围合而成冥想空间,幽幽茶香扑鼻,与楼下的现场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原本鼻腔里的混合气味,在这个空间得到清洗。

937b5e947d7534ab590cc74c21374578.JPG

冥想者、疗愈艺术家江南在SHANGXIA上下茶砖冥想空间

IMG_1655.JPG

SHANGXIA上下品牌创意总监孙信息在现场为媒体和嘉宾进行导览

此次SHANGXIA上下用茶砖构建空间,凝筑时间之美。新鲜采摘的普洱生茶经高温蒸压后快速干燥,以模具压制成茶砖形态,经存放使其自然发酵。

IMG_1658.JPG

艺术家邱志杰以“眼睛”为题,以盐培养晶体作泪痕,赋予茶砖墙全新视觉,凝望中四目相对,泪流满面间感动于时光流逝。

共34组作品发人深省

此次展览内容的丰富度远远超想象,34组作品分置在错落有致的三层空间内。北京常青画廊的官微上说,这是该画廊迎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邱志杰的第三次个展“生态实验室”(Eco-Lab)。本次展览是邱志杰作为“实验艺术”坚定践行者的一次系统而全面的实践探索。

_DSC6993+拷贝 大.jpeg

令人好奇的是展览最后的落幕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小世界。伴随盛夏高温天气以及突如其来的大雨,这里的一切繁衍生息,与观展者一并构成“活的实验室”。在5月到10月贯穿夏秋两季的过程中,其生态景观将会一直发生变化,最终这些生命体和物料将去往何处?或许这一切都在艺术家的预料之内,或许这就是当代艺术的特别呈现和表达。有机会提问的话,相信邱志杰本人的主意会很精彩。

北京青年报将邱志杰亲自书写的展览前言发布如下,感兴趣的话可以仔细研究。

《生态实验室》展览自述

——邱志杰

关于认识论与自我意识,最有意思的隐喻肯定是“缸中之脑”---它以一种容易推人及己的切肤之痛让楚门的世界变得可疑,并唤起一种被害妄想。同时,它也把更高维度的意识强加给我们,让我们避免过于热烈地投入生活。而关于生态,最有用的隐喻则是“太平洋上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生态就是让我们在更大的场景中思考问题。意识到事物互相牵扯,意识到很多事情同时发生并互相影响。而这依然是从提升观察和思考维度的结果。

生态艺术把自己的视野从生物圈扩展到岩石圈,大气圈、地球圈,在生物学与地理学的边沿地带开展工作。因此它关心小到病毒,大到天体的整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和生息于其间的物种的关系。

_DSC6996+拷贝 大.jpeg

所以在这个展览中,多种变化同时在发生:植物在生长,木头在腐烂,霉菌在蔓延,蘑菇在滋长,蚕在吐丝;石头被风化,岩石上长出晶体,钟乳石缓慢成型,宇宙射线在穿透一切;…人类也在忙忙碌碌……海水晒成了盐,盐变成了雕塑,沙子变成了玻璃,玻璃在变色;泥土在变成瓷器,混凝土在发热凝固,茶砖在陈化,面团在发酵,酒在酝酿,食物在晒干,衣服在晾晒中杀菌。

有机与无机的边界逐渐混淆:牛羊舔舐喜马拉雅盐砖为自己补充矿物质,黄粉虫啃噬了最难降解的聚苯乙烯泡沫,珊瑚虫不断钙化成碳酸钙质骨骼建造礁石,海螺的外套膜分泌贝壳素为自己建造房屋,而遍布海洋的塑料垃圾正在千方百计地进入我们的体内。

常青画廊这个展览中有几个大致的主题,一是“晾晒”,我在这里晒盐,晒沙子,晒衣服,晒火腿,晒海藻,晒茶叶,晾晒中的发酵、腐烂、生长。

二是“变化”,茶砖在陈化,石头在风化,细胞在衰老,水果在成熟,脱水和浸泡反复发生,像极了《三体》中的“乱纪元”。湿婆偶尔会发疯,他的舞蹈撕天裂地,他的实验室一片狼藉。

第三个主题是“辐射”,宇宙射线穿透我们,X光穿透我们,太阳的紫外线晒黑我们,每块石头都在发出辐射,通过辐射互相雕琢,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过于依赖语言,我们缺乏接受和解码不可见的力量的器官。

第四个关键词应该是“形态学”。从化学振荡到生物震荡,海螺的纹理和斑马的纹理,存在着内在的机理。我迷恋探索造型生产的过程,石灰岩浓液滴落积累成钟乳石,这是增材制造的自然形态,也是3d打印的源头。海螺壳和珊瑚礁的生长,遵循着同一原理。我用泥浆自然滴落的方式模仿了这个过程,制造了陶瓷钟乳石。

2024-05-24 121314 大.jpeg

我并不是极端意义上的生态保护主义者,不是原始农法和人类不作为主义的倡导者。相反,每一个农民和面包师傅,都是伟大的微生物学家,都是积极的自然改造者。对于沧海桑田、物种生灭,我的态度更接近于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很多生物艺术的倡导者在谈论“植物智能”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夸张的:一个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帮你自动翻译了,还被质疑能不能通过图灵测试机器到底能不能思考?而几片含羞草叶子的神经反应就被地大呼小叫称为智能,这是非常双标的。我不想夸张这个世界的精巧,以免呼唤出一个智慧设计者。作为姿态的反人类中心主义并不能阻止彗星的行程,也不能影响太阳黑子运动。以为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就能改变世界,这种想法其实太狂妄了。人类中有不少坏或蠢的成员,但总体而言这个物种并没有那么可耻,他们仍然是这个星球上最积极的创造者之一,起码和火山与病毒一样活跃。

这个展览是我这几年大量与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劳动者接触并开展学习的结果,我不是很在乎它是否像经典意义上的艺术品。有很多想法来不及展开,还处在实验室状态,甚至是思想实验状态,所以我把这个展览叫做“生态实验室”。实验室的意思,就是接受所有的失败。很多实验得到了科学家们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很多研究生参与甚至主导了具体实验的执行,我会在具体的标签中一一标注大家的贡献,我们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互济的生态,正如天空与大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动植物与土壤和矿物之间的互相依存。

展览:生态实验室Eco-Lab 

艺术家邱志杰Qiu Zhijie

2024.05.23 - 2024.10.06

北京常青画廊

朝阳区酒仙桥路大山子798艺术区

IMG_1661.JPG

关于艺术家邱志杰

1969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创作涉及科技艺术、生态艺术、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

曾出版《总体艺术论》、《影像与后现代》、《给我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剧透》、《无知者》、《实验主义者》、《失败者》等艺术理论著作。主要作品集有《万物有灵》、《邱志杰:无知者的破冰史》、《时间的形状:邱志杰的光书法摄影》、《莫愁:邱志杰近作》、《记忆考古》等。

曾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几十次个展,并参加过数百个群展。策划了1996年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以及1999年到2005年之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总策展人。2017年度威尼斯三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2003年以来投身于当代艺术教育。其“总体艺术”理念以文化研究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将观察、造物、现场、事件、写作和策展等糅合于一体的实践,寻求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科学的贯通。近年来致力于实验艺术教育体系尤其是社会性艺术和科技艺术的构建。201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了EAST科技艺术教育国际联盟。

编辑/晓笠

资料提供/常青画廊 SHANFXIA上下

相关阅读
艺术|唐诗为引 山水为意“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长风几万里”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庄子玉X毯言织造|建筑师在地毯里 编织了他的房(观)子(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城市行走|打卡清和书屋艺术展 发现“妙笔生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2
嘉德双展|在克莱因神性之蓝与扎哈超现实建筑之间 反复横跳 看见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上海青年艺术家受邀对博物馆国宝“重新想象”
新民网 2022-05-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