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寻访|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凝眸D1:踏寻黄公望、郁达夫足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13:00

芳菲4月,最美人间。4月22日至26日,“青睐”人文寻访又下江南,以杭州为圆心,辐射富阳、海宁,探寻良渚先民遗址,遍访黄公望、郁达夫、金庸、徐志摩、王国维等江南名人足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凝神回望。

DAY 1富阳

◎黄公望隐居地&公望美术馆

“富春疑案”,一段真真假假的传奇

从前,富春江边有个白鹤墩,白鹤墩边有个庙山坞,庙山坞里有个小洞天,小洞天里有个南楼,南楼里有个仙风道骨的老人,老人画了《富春山居图》……

一夜雨后,雾气氤氲,杭州街头高大的梧桐树更显青翠,“青睐”会员们开启了江南之行的首站行程——富阳,寻访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实景地。《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有“画中之兰亭”的美誉。

“青睐”会员在黄公望纪念馆前合影

车行一个小时,在苍山绿林环抱中的黄公望村,会员们见到了设计此行的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克敌和公望美术馆的柴惠琴女士。在他们的带领下,会员们参观了由黄公望纪念馆、黄公望结庐处、亚热带植物园组成的黄公望隐居地,了解画家坎坷的一生,感受画家的生活环境。这里群山蜿蜒、竹林静谧、溪流潺潺,让人不禁感慨难怪一代文人画家要选择在此隐居终老。

黄公望从小聪颖好学,却命运多舛,入仕做“文员”,身陷囹圄,仕途不畅后,他选择浪迹天涯,出家为道,卖卜求生……至正七年,黄公望移居到富春山中,归隐庙山坞,搭建书斋“小洞天”。50岁,经得赵孟頫点拨后,开始醉心书画创作,逐渐成为“职业画家”。《富春山居图》就是黄公望应道友郑无用请托,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大约用了7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妙。他出门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

“黄公望50岁之前,人生过得跌宕起伏,大部分时候都处在社会底层,可以说是绘画让他获得了‘新生’。”柴惠琴觉得《富春山居图》能成为文人画的集大成者,是画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江南的山水共同成就。

《富春山居图》囊括了富春江两岸风光,自明中期至清早期约200多年的时间里,在沈周、董其昌等人的推崇下,成为人们争相临仿的经典之作,出现了“家家公望,户户富春”的画坛风气。然而这幅传世佳作,却险被烧毁。画卷传至明末书画收藏家吴洪裕的手中时,因他视如生命,临终前竟交代家人焚画殉葬,幸而被他侄子从火中夺出,可惜已被烧成两半。此后两半残卷开始各自流转,最终前半卷《剩山图》收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柴惠琴告诉大家,在富阳公望美术馆内,就有《无用师卷》和《子明卷》这两幅等比高清复制图展出,大家可以近距离欣赏感受。随后,“青睐”会员们来到“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设计的公望美术馆展厅内,一下子就被展柜中的两幅长卷所吸引。只见画卷上峰峦坡石层层叠叠,水天一色,雾气迷蒙,茅屋渔舟,错落有致。随着脚步的移动,确实有人在景中游的感受。

《富春山居图》如今存世的其实有三卷,除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还有一卷题有“子明隐君将归钱塘”的《子明卷》。柴惠琴指着画作上满是题字的一卷说,乾隆皇帝最先收藏的是《子明卷》,他以为是黄公望真迹,爱不释手,每欣赏一次都忍不住题字,以至于画卷上密密麻麻全是题字。可当《无用师卷》摆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虽然产生了困惑,但碍于天颜圣威,还是鉴定为赝品,从此深藏宫中。

到底哪一幅《富春山居图》才是真迹?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史泰斗、著名书画鉴定家傅申通过5篇论文,从书画本身、题跋、火烧等角度及其延伸问题和诸多细节,认定《无用师卷》为真迹,一段真真假假的传奇终于定论。

“不过无论真伪,《子明卷》有乾隆的55处题字,到今天也同样是国宝了!”柴惠琴还遗憾地告诉大家,鉴定画作的傅申老先生晚年从台湾移居到富阳黄公望村,4月16日刚刚辞世了。

◎郁达夫故居

“家在富春江上”,多情也爱国

一家一家的瓦上,都盖上了薄薄的晨霜。枯树枝头,也有几处似金刚石般地在反射着刚离地平线不远的朝阳光线……

寻访富阳,还有一个人不得不相遇,他就是郁达夫。从公望美术馆来到富春江南岸的郁达夫公园内,高大的香樟树香气弥漫,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

“从2010年起,每届获得‘郁达夫小说奖’的作家都会相约来到富阳,他们以文学的名义相聚,并在富春江畔郁达夫故居附近种下一棵‘纪念树’,7届下来,已经成了一片‘文学林’。”柴惠琴指着眼前一片绿林说道。郁达夫小说奖针对海内外华语中短篇小说创作而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铁凝、迟子建、毕飞宇……都曾来过这里。绕过草坪,青年郁达夫雕像手执书卷,端坐在石凳之上,似乎正在远眺如画的富春江。雕像身后是一栋别具江南风格的二层砖木结构民居。

郁达夫故居.JPG

踏入前厅,迎面挂着一幅郁达夫画像,身着白色长衫,英气勃发。画像两侧是他写的一副对联“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旁边的墙壁上,挂着郁达夫三兄弟的合影和鲁迅先生的旧诗墨迹。

二楼是郁达夫祖母及母亲生活起居的房间,另一侧则是他和妻子孙荃的婚房。郁家原本是中产之家,因郁父去世早,家道中落。郁达夫的童年、少年以及婚后都生活在富阳,也因此,家乡一直都在他的笔下。他还专门找人刻了两方章,一方是“家在富春江上”,一方是“我是春江旧钓徒”。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过家中小屋的影子。在成名作《沉沦》中,郁达夫这样写道:……因为他的书斋的小窗,是朝着江面的。虽然这书斋结构不大,然而风雨晦明,春秋朝夕的风景,也还抵得过滕王高阁……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一经出版,立刻成为畅销书,销量高达3万余册,轰动国内整个文坛。自此,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世人皆知一代文人郁达夫生性浪漫不羁,但其实他更是一名“战士”。抗战爆发后,他曾这样写道:“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1945年,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部秘密杀害,195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柴惠琴.jpg


柴惠琴讲述郁达夫生平

离开这栋面朝富春江的小楼,“青睐”会员们跟随柴惠琴来到江边的一处落水码头——东梓关。前几日下雨,江水满溢,连绵起伏的远山笼罩在一片氤氲雾气之中,如梦似幻。1932年,在外漂泊多年的郁达夫身染肺病,在母亲的要求下,坐船到此地寻找名医许善元治病。郁达夫在许家大院里住了一个多月,痊愈后,以东梓关村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极具乡土气息的小说《东梓关》。“……一家一家的瓦上,都盖上了薄薄的晨霜。枯树枝头,也有几处似金刚石般地在反射着刚离地平线不远的朝阳光线……”码头的石碑上,刻着郁达夫这篇小说的片段,随口读来,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冬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静 李子尧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寻访|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凝眸D3:“青睐”探访良渚古城遗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寻访|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凝眸D2:踏寻金庸、徐志摩、王国维的足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将于19日启动 有600棒火炬手参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16
《富春山居》举办研讨会 古今融合打开乡村振兴新画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8
《富春山居》主演王伟:拍乡村剧不能喊口号,要有返璞归真的“土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