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再一次,贾玲的真诚战胜技艺
梅生
2024-02-21

贾玲导演新作《热辣滚烫》,票房在今年的几部春节档影片中目前暂位列第一,口碑虽然没有把档期内的其他电影甩在后面,却已经超过她的首部导演作品《你好,李焕英》。除却“国民熟脸”贾玲的表演才情持续被观众欣赏之外,她的导演与编剧能力(《热辣滚烫》《你好,李焕英》的第一编剧均是她),进一步得到观众的肯定。

《热辣滚烫》何以高分?

一些女性主义者甚至认为,根据2014年的日本高分电影《百元之恋》改编的这部电影,立意与品质都高于原作。

美誉度形成的原因不难理解:由贾玲以往极佳的观众缘、此次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巨大变化彰显的诚意、观众对于她饰演的乐莹境遇的共情、近几年社会公共层面热度不断攀升的女性主义议题等联合促就。

这些因素导致不少观众评价《热辣滚烫》时,以疼爱、怜惜、敬佩贾玲,同时怜悯、关照自身的心态给出高分,愿意甚或有意忽略了影片在人物设置、情节走向、节奏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不会在乎前半部分小品化桥段的拼凑。

乐莹与一子,“丧”不同源

单论贾玲先增重40斤再减肥100斤又学习拳击出演乐莹,即使存在影片背后的资本强行绑架、改造个人意志的成分,对于热爱制定目标但也擅长打破计划,常因“三分钟热度”自嘲或被他人嘲笑的我们而言,也属于莫大的震撼,。因为这种“体验派”式的表演方式,与《瘦身男女》等减肥题材或《百万美元宝贝》等拳击题材的励志电影中演员塑造角色的方式相比,摒弃了造型或技术的手段,需要身心完全投入。

片中乐莹与原片《百元之恋》中的女主角一子,外在特征上几乎完全一致,宛若一对异国姐妹:两人都是刚过而立之年;初登场时,均已宅家多年;身形肥胖、外表邋遢的她们,在各自的父母尤其妹妹眼里,属于不折不扣的啃老族、失败者。随着剧情推进,两人依次关涉原生家庭、社会土壤与自我成长呈现出的三种形象,以及带出的性格变化,也如出一辙。不过乐莹的故事,远离了被经济阴霾笼罩的日本,被贾玲放在了我们熟悉的本土语境里讲述,沾染着日常生活的底色。

《百元之恋》中一子与男主角佑二相遇的百元便利店(所有商品售价均是100日元,不到5元人民币),似乎与国内的5元店区别不大。但5元店里的商品多是并非生活急需品的小物件,百元便利店出售的食品、日用品却与顾客每天的生活紧密相关,可以理解为日本经济下行时期的产物。

经济的持续低迷,显然影响了日本国民的整体精神面貌。片中自称“我的人生只值100日元”的一子以及佑二、便利店的店长与店员、半夜踩着手扶滑板车来到便利店偷拿临期食物的欧巴桑等人,看起来要么灰头土脸,要么神经兮兮。在此背景下,几乎完全躺平的一子先站起来后动起来的过程,或许寄托了导演武正晴对于日本同胞改变精神状态的期许。一子在拳台上虽然没能创造奇迹,无法让“好想赢一次”的梦想成真,但在观众看来已是胜者,起到了励志作用。

《热辣滚烫》中刚出场时的乐莹,好吃懒做的劲儿虽然能让观众关联到啃老族、躺平族,但她的“丧”并非大环境造就,某种程度上与自身善良、温顺、软弱的性格有关。这种性格导致她在职场受到伤害后,躲避社会躲进家门。宅家多年使她愈发缺乏对于复杂社会、诡谲人性的认知,成为被家人、亲戚、男友、闺蜜等人一边嫌弃一边算计的对象。

令人觉得心酸之处在于,明明知道这些人想利用自己达成目的,乐莹依然不在乎是否受到伤害,选择了配合他们,只把悲伤留给自己。

妹妹经常带着嫌弃的表情对她冷嘲热讽,甚至联合母亲让她签署学区房转让同意书时,也不给她好脸色看,但她还是签下了文件;表妹佯装关心她的生活,实则想拿她的“丑态”作为自己所负责的真人秀节目的卖点,继而获得职业跃迁;她在节目录制现场按照表妹的指示讲话时,由于被观众纷纷指责,想要中断录制,可是表妹假装出的可怜相,让她最终完成了“表演”;闺蜜与她的男友搞在了一起,她在心里骂过之后,像个没事人一般,作为伴娘参加了两人的婚礼,避免了闺蜜被她们共同认识的人当作小三的可能性。

不过需要指出,伤害乐莹的这些人虽说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大量原型,但集中在一起构成站在她的对立面的“全员恶人”式处理,多少显得有些刻意。这种设置固然起到加重乐莹处境的悲惨程度的效果,为她之后的“绝地反弹”做足铺垫,但也属于拿捏观众情绪的操作。而结合《百元之恋》来看,乐莹借助拳击完成的一场血汗洗礼,同样带有商业考量的元素。

“旧情复燃”与否的选择

《百元之恋》讲的虽然是女性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一片新天地的艰辛,但并没有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号,把男性放在女性的对立面,让女性把男性打倒在两性的擂台上。

一子在父母尤其妹妹面前固然是失败者,但与年幼的外甥一起打格斗游戏时,却屡屡成为王者。这种胜利从她与外甥的身形、年龄等的差别上来看,当然有些滑稽可笑,属于“以大欺小”,但也讲出她内心深处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正是由于喜欢格斗游戏,她路过拳馆时才会停下脚步看里面的佑二奋力打拳,为两人的交往埋下伏笔。

一子学习拳击,并非为了能在拳馆与佑二多多相处,而是为了参加比赛——她在决心下定的时刻,已经知晓佑二离开了拳馆。佑二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拳赛激起了她的求胜心;而比赛双方赛后拥抱互拍肩膀带给她的感受,她虽然说不清楚,却希望能拥有那样的时刻;打完比赛后,一子重新接受此前背叛她的佑二的示爱。这些也引发了争议:从持有偏激观念的伪女性主义者的立场来看,自然应该是“好女不能吃回头草”,狠心拒绝完成报复才是“爽”字当头。可是别忘了,佑二也是大环境中的一名受害者:比赛前两人偶遇时佑二说的“不喜欢看到拼命努力的人”,看似道出他离开一子的原因,实则侧写出国家经济难题带给个体的阴影。

反观《热辣滚烫》,贾玲对于两性关系尽管作了转折处理,凸显了女性觉醒的力量,但还带有“爽文”性质。

关于女性觉醒,日本著名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说过这样的话:“一直以来,女性不断地在男性这面镜子中审视自己,可惜这面镜子已经扭曲到让我们无法看清自己本来的面目了。女性现在终于试图打造自己的镜子了。看到女性镜子中的自己,男性一定会惊讶不已吧。”

乐莹的成长轨迹,印证了这段话。她为了能与雷佳音饰演的健身教练昊坤进一步交往,跟着他学习拳击,但心思都在他身上;昊坤虽然与她谈起恋爱,却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承认这段关系,后来更是以不告而别的方式结束这段恋情;她在受到极大刺激的情况下,开始认真练拳,并希望参加比赛;她坚持健身、练拳达成的瘦身效果,令昊坤既惊讶又惭愧。

乐莹在输掉比赛后却发了条“我赢了”的朋友圈;在昊坤邀请她吃饭之时,以轻描淡写的口吻说出“改日吧”“看心情”。这些都对上野千鹤子的另一句话做出极好的诠释:“我不需要男人的认可也能做好我自己,我的价值由我创造。”

乐莹的拒绝,当然可以理解成她在自杀未遂,以拳击为载体完成肉身与灵魂的双重蜕变之后,顺理成章的结果。但这点也折射出影片的编剧团队对于两性关系与女性主义的理解或许有些简单浅显——昊坤的再度出场,不一定是抱着与乐莹旧情复燃的目的,而可能是以欣赏她的朋友的身份,就像尽职尽责帮助她完成拳击训练的另一位坤教练一样。也许,编剧团队设计该情节时,受到了大行其道但偏离女性主义本质的“去男性化”观点的影响,考虑了它会在观众尤其女性群体心中激起的震荡。

由此看来,像一些女性观众对于《热辣滚烫》的好评,似乎带有一定的情绪化成分。

真诚战胜了技艺

不过,观众的高评分,固然道出很多人评价文艺作品的优劣时,往往从自身的经历与好恶出发建立标准,很难做到绝对意义上的客观,但也表明观众被戏里乐莹、戏外贾玲的180度大变身深深打动,由衷喜爱演员与角色的合为一体。这在性质上与时下常见的粉丝冲偶像、营销号冲利益为文艺产品刷分截然不同。

事实上,每个在社会认知层面,因为性别、性格、身材、身高、相貌、地域、家境、学历、智力、健康等因素,在家庭、学校、社会,在求学、求职、求偶时,或多或少都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因此,无论是正在经历自卑阶段,还是已经凭借自身的努力与能力活出一片天的观众,应该都能从乐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观众为乐莹的遭遇与行动发出笑声、流下眼泪之时,脑海中闪现的可能是自身的相似经历。

而情感层面的共同基础引发的好评,也与贾玲追忆已故母亲的《你好,李焕英》上映时观众的评价形成呼应:面对质朴又伟大的母爱表达,批评导演手法不够成熟、小品元素较多等,多少显得有些残忍。

凭借《热辣滚烫》,贾玲又一次用真诚战胜了技艺、赢得了观众。但也希望她的下一部电影,技艺能做到与真诚并重。

编辑 | 陈凯一

相关阅读
贾玲携新片登陆洛杉矶 观众反响“热辣滚烫”
中国新闻网 2024-03-22
女性的平视与包容,令谁“刺痛”?让谁“恐慌”?
水晶 2024-03-19
《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票房超87亿元,“贾玲票房神话”带给中国电影新启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1
《热辣滚烫》票房破31亿,《百元之恋》主创祝贺贾玲
扬子晚报 2024-02-24
《热辣滚烫》发布“送你一朵小红花”片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