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国重器频频上新,汇聚高质量发展底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07:15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一个个大国重器的成功,带来的是一项项科学、技术、工艺等问题的突破和进步,以及千千万万科技人才的历练和成长。大国重器挺起民族脊梁,生动诠释着突破极限、永不言弃的磅礴力量。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我们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创新创造为引领,为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而不懈努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最高成就的重要体现,大国重器牵涉国脉国运,关系民族盛衰。这段时间,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上新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成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生动注脚。

12月7日,在四川凉山,位于地下2400米处,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正式投入科学运行。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山东荣成正式投入商运,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1月28日,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主线贯通。同日,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在北京发布,它可运行多种类的跨平台应用,满足各类大型复杂桌面应用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国重器高度重视,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透过近期频频上新的大国重器,我们看到的是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快速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加速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这些共同汇聚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满满底气。

大国重器频频上新的背后,是我国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龙芯3A6000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指令系统和架构,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自主”是这些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的亮眼名片,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硬核实力。

这些年来,我们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把准国家所需、未来所向,勇闯科技“无人区”,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出了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频频上新的背后,也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加速壮大。制造业是立国之本,而高端装备制造由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占据产业链核心,更是强国之基,代表着国家工业制造的先进水平和实力。

从最近频频上新的一系列超级工程到“宇宙级”大国重器中国空间站,从C919大型客机到“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等等,都彰显着我国工业“脊梁”的坚实。目前,我国在航空航天、核电、卫星、物联网、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装备和系统制造方面,已经实现了很多突破。我国制造的高端装备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影响深远、广受好评,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走向了世界。

大国重器频频上新,更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要求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近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器,勇担重任、潜心科研,用爱国情怀、学术造诣和科学态度,在祖国大地上结出了一个个科技创新的硕果,实现从落后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不断上新的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正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出的硕果,表明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初见成效,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满满的新动能。

一个个大国重器的成功,带来的是一项项科学、技术、工艺等问题的突破和进步,以及千千万万科技人才的历练和成长。大国重器挺起民族脊梁,生动诠释着突破极限、永不言弃的磅礴力量。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潜力在创新,我们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创新创造为引领,为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而不懈努力。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4-06-24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求是》 2024-06-17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 2024-06-1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人民日报 2024-05-10
今日社评 | 从北京实际出发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