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奥本海默》让大家感叹的不止“人类群星闪耀时”
扬子晚报 2023-09-13 18:37

很多观众看完正在热映的《奥本海默》,脑子里都会闪过“人类群星闪耀时”字样。该片为人物传记电影,聚焦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如雷贯耳的科学界大咖,比如爱因斯坦、海森堡、泰勒、费米、维格纳等。

就电影本身来说,片长3小时,且对话密集,但如果抓住了双线叙事的观影要点,可以体会到酣畅淋漓的快感。

值得一提的是,《奥本海默》堪称导演诺兰电影创作的集大成者——既有《记忆碎片》《失眠症》里对人物内心感受、主观视角的探索,也有《信条》《敦刻尔克》里对碎片化时空线索的执着,还有《蝙蝠侠》三部曲以及《盗梦空间》里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气氛的拿手好戏。

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本身就是复杂、立体的

关于奥本海默,美国理论物理学家,193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物理学教授,在量子力学、核物理等理论物理方面做出过相当多的研究与贡献。

二战爆发后,奥本海默被选中参加“曼哈顿计划”,并担任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主任,负责核武器设计研发。因此,奥本海默也被世界公认为“原子弹之父” 。

随着“曼哈顿计划”被部分解密,使得奥本海默一度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瞩目的英雄式科学家,不少人将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那段时间绝对是奥本海默的人生最高光时刻。

但在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后,有关“曼哈顿计划”被苏联情报部门渗透的安全调查,让奥本海默面临各种政治迫害,使他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转折。

施特劳斯担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之前与奥本海默已经有交集。他本人对奥本海默抱有警惕和敌意,主要就是源于奥本海默的左翼背景。

苏联成功引爆原子弹之后,施特劳斯认为“曼哈顿计划”有重大安全隐患,之前有太多泄密与内部的左翼人士有关。在他担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后,认为必须撤销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并将他排挤出委员会。所以,他是奥本海默遭受政治迫害的主要实施者。

不过,奥本海默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一个受到政治迫害的科学家这么简单。他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对科学教育的推动,神秘且傲慢的个人魅力,以及对政治的理解与参与等等,都使得他的人生十分多维。

观众通过电影《奥本海默》可以看到一个相对复杂、立体的奥本海默。

非线性叙事,黑白和彩色为两个不同时空

一如导演诺兰大多数作品,《奥本海默》仍旧采用了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和多时空交叉剪辑。

在影片视觉上,采用彩色和黑白色两种场景方式来分割时空。这种双线叙事的设计,让观众在影片中不断跳跃,既能够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以奥本海默为叙事主角的部分,画面颜色被设定为彩色,并有一个小标题叫“裂变”(Fission),即制造原子弹的基本原理,暗示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成就和他的人生经历,如同核裂变一样,是不断冲撞的一种链式反应,直至核爆式的毁灭。

彩色部分的故事开始于1954年关于奥本海默的一次内部听证会,即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来判定奥本海默是否还具备继续参与核工作的“安全资格”,随后倒叙了奥本海默如何构建实验室,并成功完成原子弹实验等。

黑白场景的小标题叫“聚变”(Fusion)。据悉,核聚变是制造氢弹的基本原理。美国于1950年代初试爆氢弹成功,可以看作是获得了比原子弹更为强大的武器。

黑白场景的主角,是美国原子能协会主席斯特劳斯。片中他正在参加1959年的另一场听证会,以决定他是否能进入内阁而走上人生巅峰。然而梦想最终破灭,他对奥本海默施加的迫害被揭发。

被称“政治惊悚类”人物传记片,电影表现手法新颖

诺兰通过卓越的视听技巧,将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片成功包装为一部扣人心弦的政治惊悚悬疑片,观众的注意力时刻被调动着,跟随电影去解读人物的心路历程,并思考科学伦理精神。

《奥本海默》始于听证会,终于听证会,无论1954年听证会的目的是羞辱奥本海默,还是决定斯特劳斯政途的1959年听证会,都让观众感受到紧张刺激,为人物命运深深担忧。最终的大反转,又让观众长舒一口气。

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和音效,将观众带入了核试验、爆炸和心灵的震撼之中,声效的静默和放大处理,更是抓人心。从爆炸的光芒到爆炸后的废墟,再到奥本海默独自思索的场景,每一个镜头都仿佛在呼吸着他内心的焦虑,诺兰用视听的冲击将观众与主人公的情感融为一体,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决断、魅力和意志力,同时也毫不避讳人物的性格缺陷、欲望和内心挣扎。

教科书里的科学家们看个够,特别是爱因斯坦

让很多观众欣喜的是,在《奥本海默》中看到了很多鼎鼎大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

奥本海默在制造原子弹这件事情上有着矛盾感,他是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但亲手制造出了最可怖的灭绝武器。爱因斯坦在片中是奥本海默的导师和知己一般的存在,两人有三次对手戏,都服务于了加强奥本海默的矛盾感。

第一次对话发生在算出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最终造成的危害可能是会燃烧大气层毁灭全世界之后。奥本海默去找了爱因斯坦验证,爱因斯坦告诉他如果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停下来,同时分享给纳粹。

第二次对话的背景是曼哈顿计划实现多年后,奥本海默面临美国政府审查打压,爱因斯坦对他说:一个国家不应该这样对待他们的英雄,如果你觉得不公平,或许就到了你应该离开的时候。不过,奥本海默选择留下。

二人的最后一次对话,发生在电影结尾,也出现在开头,非常点题。那时原子弹已经试验成功并成为终结二战的重要一环,奥本海默问爱因斯坦:“是否记得当初拿着那张纸来找你,我们计算出的链式反应有可能会毁灭整个世界。我想,我们确实毁灭了世界。”这与其说是一段对话,不如说是奥本海默的一次自言自语,他在说给自己挣扎的内心听。爱因斯坦则对他说:“有一天,当他们惩罚你到一定程度,就会给你端上鲑鱼和沙拉。拍拍你的背,告诉你一切都被原谅了。”

【延伸阅读】中国原子弹故事1999年就拍了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奥本海默》热映之际,引起不少观众对“原子弹旧事”的回忆和兴趣。美国有原子弹故事,中国也有,且早在1999年就被拍成电影《横空出世》并上映,豆瓣分高达9.4。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成功爆炸。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核武器俱乐部”,成为其时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片,电影《横空出世》讲述了冯石将军和科学家陆光达带领着科研部队在方圆十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战天斗地,凭借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克服万难,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影片的片长为110分钟,是由陈国星执导,李雪健、李幼斌、陈瑾等人主演,被众多网友尊奉为“史上最牛主旋律电影”。

在2000年举办的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该片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陈国星)、最佳女配角(陈瑾)、最佳摄影(张黎、池小宁)、最佳美术(林潮翔)、最佳录音(郑春雨)六项大奖。

记者看到,该片的短评中,五星好评刷屏,很多高赞评论是2015年、2017年、2019年的。

有网友说,影片没有花哨特效,也没有奇葩剧情,只是朴实地还原了那一段历史,由衷地对那些无私风险的科学家致敬,幸福并感激着。

还有网友打卡表示,自己2018年补看了这部电影,片中很多台词让他眼含热泪,“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等等,那一声爆炸的背后,是无数人夜以继日的付出,是无数人不顾生死的操劳。

在新媒体和短视频传播的当下,片中一段 “中国人可以说NO”的独白还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朋友圈,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据报道,著名演员李雪健后来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回忆《横空出世》时表示,“鼓舞了全国人民奋斗的斗志。原子弹本身是一个物质原子弹,但这个消息在全国传开以后,也是一颗’精神的’原子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奥本海默》重映之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诺兰的上一部电影《信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奥本海默》13项提名领跑奥斯卡,《芭比》无缘导演、最佳女主角奖
扬子晚报 2024-01-24
最大赢家!《奥本海默》斩获金球奖五项大奖
封面新闻 2024-01-09
对谈|谈论奥本海默时,我们需要思考什么?《奥本海默传》原著作者凯·伯德来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3
对谈|谈论奥本海默时,我们需要思考什么?《奥本海默传》原著作者凯·伯德来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