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想象另一种引力》|冲破“学科”局限 捕捉科学与艺术的奇幻美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7 20:38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整个宇宙存在于一杯葡萄酒中。南唐僧人《祖堂集·归宗和尚》中有言:芥子纳须弥。所谓学科边界,弱化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2023年4月6日,《想象另一种引力》展览开幕式暨同名新书发布会在今日美术馆举行。

这本书中收录的,是14位国内外顶尖科学艺术家,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而创作的300余件极具启发性的科学艺术作品。展览则是从中精选12位科学艺术家的40余件作品,以沉浸式、立体化、交互化形态进行展示。

IMG_0232.JPG

序厅 闪烁中的宇宙背景辐射 摄影/Xuanang Tian

借助图书与展览两大载体,《想象另一种引力》试图将“跨界促生变革”的前卫理念传递给公众,并推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观念在国内普及。

站在这些看起来熟悉又陌生、神秘又美妙的作品面前,大脑迅速转动,仅有的已知被大量的未知吞没——在这个看似熟悉的世界里,不敢轻易说“知道”,因为,时时刻刻都有“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在发生。

WechatIMG788 大.jpeg

序厅 新冠病毒是无色的 摄影/Enilia

很显然,这是一场激发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体验。当科学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常规手段难以发觉的奇幻美学,触达了对未知充满渴望的每个人。

科学遇见艺术

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现场不少观众携带《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探展,在他们看来,展览提供的是一个身临其境的线下入口,而图书是深度回味科学与艺术之美的最好陪伴。

wps_doc_0.jpg

收录其中的科学艺术家包括,意大利地质学家贝尔纳多·切萨雷、美国科学摄影师费利斯·弗兰克尔、中国著名视觉艺术家叶锦添,装置艺术家×生物化学研究者清水阳子.....他们横跨科学、绘画与设计,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探讨社会问题,为公众打开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

wps_doc_1.jpg

叶锦添《云》系列装置艺术,用人类的废弃物制作了一些列主题服装,呼吁公众关注生态恶化与消费主义问题。(图片来源:《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

wps_doc_2.png

贝尔纳多·切萨雷矿相学显微摄影,呈现出岩石的隐秘之美。(图片来源:《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

wps_doc_3.jpg

清水阳子《向重力性》项目,通过巧妙地改变培育郁金香的角度,令花朵呈现出看似“悬浮”的全新姿态。(图片来源:《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

颠覆感官 解锁未知

沉浸于科学与艺术之美

展览运用10余种技术媒介,颠覆感官、解锁感知力与创造力,呈现特别的视觉效果与互动感受,引领观众踏上想象力的奇幻旅程。

wps_doc_11.jpg

展览序厅

wps_doc_9.jpg

1号厅 黑洞沉浸式体验

在科学的辅助下,人们了解到自然之美无处不在:光学、力学、电磁学的发现,使人类原本看不见的事物变成了肉眼可见之美。

至此,微观世界中生命体或非生命体的精妙微观结构一一显现;在遥感技术的辅助下,俯瞰我们所栖居的蓝色星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wps_doc_12.jpgwps_doc_14.jpg

2号厅 微生物的秘密花园

wps_doc_13.jpg

3号厅 细菌花园

从微观到宏观,科学向我们揭示了不同层次的视觉美学,拓展着我们的认知维度。正所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这场科学与艺术交汇融合的舞台上,跨界艺术家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狂放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趣味、严逢的科学实践经验,更是以不同学科视角重新体验和审视世界的哲思和热忱。

冲破“学科”局限

激发跨领域创新力

据了解,本次展览及新书发布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今日美术馆与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次展览将从4月8日持续至7月9日。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陈沂欢、as科学艺术研究中心蔡潇出席发布会并发表相应观点。

《想象另一种引力》作者、策展人蔡潇谈到,“真实的世界是完整的体验世界,而不是被各学科分化割裂的概念世界。”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需要培养更多“想象力”与“创新力”以应对挑战。创新意味着发掘事物间的全新联系,产生新的创造。希望《想象另一种引力》能够点亮公众心中的创新种子。

wps_doc_6.jpg

《想象另一种引力》作者、策展人蔡潇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总策划、展览策展人陈沂欢认为,科学是化繁为简,而艺术是化腐朽为神奇。通过《想象另一种引力》展览和图书,我们可以强烈地感知到科学家们用他们与众不同的方式“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让更多人能够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wps_doc_5.jpg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总策划、展览策展人陈沂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表示,科学和艺术这两个看似互相独立的学科,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交织相辅,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石。期待本次展览为公众打开新视野,直观感受到科学和艺术回归融合的曙光。

wps_doc_4.jpg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

延伸阅读

科学与艺术的跨界

出版理念的升级

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陈沂欢、《文化有限》播客主播杨大壹、青年潮流艺术家歪歪YY、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高庆一、《想象另一种引力》作者蔡潇,几位不同知识背景的嘉宾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谈”,就“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可以带来何种可能性”、“人如何更好地保持想象力”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wps_doc_7.jpg

从左至右:青年潮流艺术家歪歪YY、《文化有限》播客主播杨大壹、《想象另一种引力》作者蔡潇、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高庆一、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陈沂欢

人工智能学者高庆一认为,艺术与科学是所有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科学之美可以通过艺术之魅去幻化。

《文化有限》主播杨大壹提到,《想象另一种引力》图书本身就像一件艺术品。如果绝对感性与绝对理性的思维可以融合,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或许也可以更好地相融,增加另一种全新的可能。

潮流艺术家歪歪认为,艺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想象另一种引力》是一本面向未来的书,可以也鼓励艺术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也能给科学家们以启发。

wps_doc_8.jpg

《想象另一种引力》书墙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总经理陈沂欢表示,在目前的科普出版市场上,硬核科学史与轻松的科普书很常见,而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作为科普出版领域的领先品牌,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将“科学”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读者——不一定局限于传播科学理论,更希望改变大众看待世界的方式。

正是基于这样的愿景,国内首本“科学可视化”图书《想象另一种引力》应运而生,展示了14位科学艺术家的300余幅科学艺术作品,包括他们的创作故事与心路历程。

另外,陈沂欢也认为,将图书出版与策展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读者对“科学可视化”这类新兴内容的理解门槛,还将有效拓展出版的边界,为出版业带来一次理念的升级。图书与展览两大维度带来的冲击,将会是无与伦比的。

wps_doc_10.jpg

文字整理/未至

资料及图片提供/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编辑/赵晓力

相关阅读
《另一种蓝》开启户外追剧新体验 宋茜周渝民现场复刻名场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另一种蓝》剧组做客《你好,星期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文学|在诙谐和憨直之外,东北的另一种语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诙谐和憨直之外东北的另一种语境 作家盐和首部长篇《比喻》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想象力与科学探索精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