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鲍毓明性侵案新鲜吗?
北青艺评
2020-04-16

因被控“性侵养女”长达4年,烟台上市公司高管鲍毓明被迫辞去中兴通讯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而其任职副总裁、首席法务官的杰瑞集团也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


名校毕业,精英律师,上市公司高管,体贴可靠,擅长与孩子打交道……这一连串的“标签”让鲍毓明在与星星(化名)母女在相识不足半年的情况下就得到了充分的信任。母亲将星星“送养”给鲍毓明。鲍毓明以“养父”身份独自带刚满14岁的“女儿”星星离开老家,前往北京读书。

噩梦随之而来,据星星指控,2016年初,在被领养3个月后,鲍毓明便对其实施了第一次性侵,之后她被“监禁”在北京、烟台等地的居所,被迫观看恋童癖相关视频,遭遇“养父”持续性性侵长达3年半之久。

2019年4月8日,星星再次被性侵、殴打后选择报警,而警方于4月26日以没有犯罪事实为由,撤销此案。案件被撤销之后,星星曾多次尝试轻生未遂,重度抑郁。
2019年10月,她再次报警,警方立案侦查。 
而网上流传的那段南京警方与烟台警方的对话,令人出离愤怒……

光天化日的背面,是另一个暗黑的世界,而我们的孩子,可能正孤苦地独行于禽兽的丛林。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议题,也早就进入艺术创作者的视野,相关题材的电影很多,且大多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观众会吃惊地发现,这一系列故事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人面兽心的“长者”、惊恐无告的孩童、粗心失责的监护人、冷漠的旁观者、本该救助却几乎等同于帮凶的社会机构……这些作品揭露了那些“令人难以启齿的秘密”带给人的伤害、毁灭、救赎与思考,在引起父母警觉、社会反思的同时,推动着现实做出立案、立法等改变。

施害者:有的是父母想攀附的“好人”,有的是“德高望重”的权威


“据欧洲议会统计,法国每5名儿童中就有一名遭受性暴力。每年,法国约有700名儿童因受虐死亡”,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调查结果出现在法国电影《不能说的游戏》的片尾;而在201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聚焦》中,仅波士顿地区被控性侵儿童的神父人数就高达249人(后据媒体报道,被控神父人数达到271人)。
在未成年人的性侵事件中,有的伤害来自于直接的强暴,有的则来自更为隐蔽的身边人,甚至带着“爱”的假面。勇敢的人诉诸法律,更多的人因耻感、利益、威吓等因素而选择沉默,留下终生的伤与痛,无法自愈。

改编自真实案件的韩国电影《素媛》是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主人公素媛是个只有五六岁的小女孩儿,有着纯真的大眼睛、灿烂的笑容和温暖的心。母亲经营着一家杂货店,父亲在工厂做工,生活的重压让父母日夜忙不得闲。
《素媛》
一个下雨的早晨,素媛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个醉酒的大叔,好心给大叔撑伞的素媛在暴风雨中被强暴至奄奄一息。由于多发性创伤,大肠、小肠等被截去,医生为她重置了人工肛门,从此她的腰间就需要挂一个便袋,不断提示着那场梦魇。
而媒体的报道让素媛一家成为有耻辱之人,被周围异样、轻视、八卦的目光包围,素媛不懂得为什么帮助别人是这么大的错,心灵的创伤让她开始拒绝父亲的靠近。
不幸中的万幸,或许在于素媛还有一心抗争、全力保护她的父母。而案件的原型也被绳之于法,并因量刑过轻(被判入狱12年)而遭遇韩国全社会的强烈抗议。 然而,还有更多的伤害来自于那些孩子身边的,被他们的父母所信任、依赖、甚至想攀附的“好人”。 让人不免联想到海南万宁性侵女童案的国产佳片《嘉年华》有着不煽情的冷峻,甚至连“正义战胜邪恶”的套路都没有。片中的受害者小文和新新是连“处女膜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学生,而她们正是被其父母介绍认下的“干爹”、有权有势的刘会长带入酒店房间的。
而《聚焦》中,这种伤害则来自于慈祥而礼貌的神父。那些因贫困、家暴等问题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母亲,原本将神父对孩子的探望视为温暖慰藉,却不知神父随后就把孩子带去“请吃冰淇淋”。即使后来被揭发出来,也被“保护”得很好,以“因病休假”的名义,等风头过后,换个地方再继续这么干。

受害者:阴影永远存在,常被人贴上“不正常”标签


然而,儿时被性侵的经历绝不止于儿时的身心创痛,它往往会成为一个人终生难以驱散的阴霾,甚至改变其成长的轨迹。
 法国电影《不能说的游戏》根据导演安德丽·贝斯孔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片中的女主角奥黛特是个有着舞蹈家梦想的小女孩。8岁那年,父母多年的好友、帅气多金的基尔伯特叔叔来到她家,和她一起“玩洋娃娃”,房门关闭后的故事,你已经猜到了。
从一次到很多次,尽管伤痛、恐惧、不满,但由于父母的疏离乃至“高压”,奥黛特羞于启齿,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独自在巨大的心理阴影下长大成年的她,性格因此扭曲,喝酒、嗑药,自我放纵,无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舞蹈中充满对童年情绪的宣泄……
而美国电影《神秘河》中,小男孩戴夫在童年时不幸被两个男人囚禁并性侵,四天后逃回家,童年的小伙伴吉米和西恩也因此与其拉开了距离。
 30年后,已经长大的戴夫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学,然而终日戴着帽子、神情漠然的他从未摆脱童年的性侵阴影。更不幸的是,戴夫不光带着那颗无法修复的残破心灵,还因为一件命案而受到妻子、朋友们的怀疑与误解,造化弄人,戴夫最终惨死于童年小伙伴之手,被弃尸于神秘河中……而实际上,戴夫真正的“罪行”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殴打了一个正在性侵儿童的罪犯。
《神秘河》 性侵不仅让受害者自身感觉“阴影永远存在”。同时,周遭的亲友、社会舆论乃至执法者都可能会因受害者的惨痛经历而将“不正常”的标签加诸其身,对其“另眼相看”,而社会的异样眼光所造成的持续性伤害,是难以治愈的。

最卑鄙的欲望伪装成了爱情,坏人并不悔过


鲍毓明曾经给警方写了一份保证书,在他对受害人的描述中,竟赫然写下这样的字句:“给我现在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

——在未成年人遭遇的性侵事件中,最隐蔽的一种,往往假以“爱情”之名。

《洛丽塔》就是这样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小说出版时几次遭拒,出版后屡屡遭禁,问世以来争议不休。它于1962年和1997年被两次改编,搬上大银幕,导演分别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和阿德里安·莱恩。
1962年版的《洛丽塔》
《洛丽塔》中的亨伯特教授是个典型的恋童癖,美丽、叛逆的少女洛丽塔在他的心中是个完美的爱恋对象。亨伯特说,洛丽塔是他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是他的罪恶,他的灵魂。那份爱看似深切而真诚,并在自我折磨的痛苦中得到某种“升华”。 而洛丽塔呢?在母亲给她的10个形容词中,找不出一个好词。原生家庭中爱的缺失,与青春期的无知与叛逆,让她的行动大胆而诱惑,总是坏坏的。 亨伯特便以爱之名闯入了少女的生活,纵然他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明白这是一种禁忌,但他并没有坚决回避,而是一面不断用承认有罪来自我宽慰,一面不断实现自己罪恶的欲望。 这份异化的爱诱导了洛丽塔,扭曲了她的成长,也导致了她随后的人生悲剧。 而在2019年的德国电影《头痛欲裂》中,也有着一位和亨伯特一样“真诚”的主人公。
建筑设计师马库斯看似单调、佛系,其实只是因为他是一名恋童癖者,他在网上搜索男童照片、自己拍摄男童照片,甚至对小侄子产生过欲望,而当单身母亲带着8岁男孩搬来他家对面,则使他的情感有了明确的对象。 与亨伯特教授如出一辙,为了接近未成年人,马库斯先与孩子的母亲走到了一起,并被其发现自己隐藏的秘密。而与亨伯特教授不同的是,马库斯始终没有将自己对男孩的喜爱付诸于性侵,在经历了痛苦与羞愧、试图自杀、心理治疗失败、与欲望反复争斗之后,他用自杀结束了一切。 影片中,马库斯在接受治疗时,心理治疗师曾说:“作为恋童倾向者,你必须把自己和所有犯罪行为分开。”如果说,恋童癖是一种病态,但不接近未成年人,就不会导致犯罪。《女性瘾者》中的“恋童癖者”就因为克制了自己的欲望,从未向欲望投降而获得了乔伊的赞扬。 然而,施暴者会悔过吗? 在詹妮弗·福克斯根据自身经历改编、执导的《信笺故事》中,她在13岁时和自己40多岁的马术教练比尔谈过一场恋爱,并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遭遇性侵。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詹妮弗并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她觉得比尔只是她的第一个男朋友而已。
《信笺故事》
因为比尔告诉詹妮弗:“你父母害怕这个世界,害怕自由地活着,他们无法接受你即将成为一位女性。你不应该恨他们,你该可怜他们,他们无法像你一样勇敢,你无惧于生活。”
而《聚焦》中,一脸慈祥的老神父毫不介意地承认自己“犯过错”,但“注意,这不是强奸,因为我自己小时候也被强奸过,清楚其中的分别”。

逃避愧疚的亲人往往实施二次伤害:迁怒 · 卸责 · 归罪


如果说未成年人被性侵是一次重伤,那事后亲人(特别是母亲)的粗暴,人心的凉薄,乃至社会公器的不作为,才更为致命。 《嘉年华》中,一直对女儿疏于照顾的小文妈妈在得知女儿被性侵后,本能的反应是给了小文一巴掌,然后歇斯底里地怒斥女儿整天“穿不三不四的衣服”,把女儿所有的裙子都扔掉了,还强行把小文的长发剪得短短的,小文被迫离家出走。
母亲当然是心疼女儿的,但小文的遭遇带给母亲的耻感让她丧失了理智,无力惩罚罪恶的她反成为罪恶的帮凶。而影片中,受害者新新的中产阶级父母则更虚伪、势力,面对女儿所受的伤害,他们不仅自己拿钱了事,甚至还跑去小文家当起了施暴者的说客。
《嘉年华》剧照 《不能说的游戏》中已经长大成人的奥戴特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袒露真相,并将衣冠禽兽诉诸法律。然而母亲却在事后责怪女儿的报警“太丢人”,认为那段童年的性侵经历很可能是女儿自己的幻想和谎言。没有安慰,没有补救,唯有自私和盘算。 其实,在未成年人遭性侵的故事中,绝大部分都存在着监护人在亲子关系中的缺位与失察,而事后对孩子变本加厉的指责、归罪,亦是逃避自身愧疚感的一种方式。 那句“为什么受害的偏偏是你”,也如魔咒一般,让受害者处于被污名化的境地,正义未必能得以伸张,有时反而成了另一场羞辱的开始。

冷漠苛酷的警方是有意无意的帮凶


“ 别老说什么强暴不强暴的,她这个事我们给处理完了,兄弟。”
如果说,人面兽心的鲍毓明已经人神共愤,那么,烟台某警察在回答南京警察询问时的这句“名言”更是挑战了公众的神经。
——本该保护弱者的人却未能认真履职,他们甚至成为欺凌受害者的一环,压垮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几乎是这类事件中的共同点。 改编自真实的“德黑兰公交案”的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中,面对少女被性侵的明显事实,印度警方与司法部门报以了绝对的冷漠与官僚主义,受到“荡妇羞辱”的观念驱使,无视证据,轻率翻案,将罪犯无罪释放。受害者的母亲心灰意冷,不得不走上了“以暴制暴”之路。

《嘉年华》里,小文被警察不断粗暴地盘问每一个细节,被要求进行多次妇科检查。镜头下,小文躺在巨大的手术台上,张开双腿,三位面无表情的医生用冰冷的医疗仪器检验着小女孩儿的“私处”,并在随后的记者发布会上,给出了“处女膜完好”的荒诞结论。
《嘉年华》剧照 而以韩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的性暴力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熔炉》则揭示了执法机关贪腐、权贵勾结以后的次生灾害。故事中,披着仁爱外衣的聋哑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长年对多名学生实施性侵与暴力,并导致一名学生的自杀身亡。
然而,警察早已被校长买通,报警的学生只会被更残暴的对待。权势和金钱铺就的巨大关系网让每一次为正义的抗争都极为无力。法庭内,施暴者轻易地就逃脱了牢狱之灾,聋哑孩子通过手语看到这一判决时当庭崩溃;法庭外,抗争的人群被警方的高压水枪驱散,为正义奔走的少数派还要面对被暗杀的危机……

《熔炉》剧照

会改变吗?会!有希望吗?有!


关于未成年人性侵事件的电影往往因其真实性的加持而颇具力量,它们鼓励着那些曾经被伤害的孩子走出阴霾,也推动社会做出点滴改变。
 在拍完《不能说的游戏》之后,导演安德丽·贝斯孔收到了数百封同类案件观众的来信,那些曾经有类似经历的人们感谢她用影片带给他们的鼓励,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有勇气说出那个当年的,不能说的秘密。 而《素媛》对性侵案件的披露也引起了韩国社会的集体哗然,很多有女儿的家庭为此多次集会游行,为此韩国对法律进行了三点修改:一、不再豁免“借酒(药)犯案”:对于性犯罪,可不适用刑法第10条,对其进行减轻量刑的规定;二、对未成年人性犯罪量刑从重:2013年起,韩国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强奸犯罪最高刑期从30年,升级到无期徒刑,同时不得假释。三、韩国开始推出“化学阉割法”,成为亚洲第一个对儿童性侵犯者进行阉割的国家。
《熔炉》 而电影《熔炉》的上映促成了原型案件的重新调查和处理,在强烈的民意要求下,让韩国国会通过了《性侵害防治修正案》(又名《熔炉法》),并通过了《社会福祉事业法修订案》。福利法案规定,对触犯《性暴力特别法》和《儿童青少年性保护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十年内不得从事相关业务,在职期间对使用社会福祉设施的人员实施同类犯罪的,将永远禁止从事社会福祉事业的经营管理业务。
所以,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是有力量的,每一个细小的声音汇集起来,可能就会促成社会的一点点改变。
救救孩子!
文 | 陈凯一

相关阅读
“青春之铭”首都青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艺术创作特展开幕
北京青年 2020-10-11
“云端”装得下电影节的灵魂吗?
北青艺评 2020-04-15
天通苑 | 奥北农贸市场要开拆了
北青社区报天通苑版 2019-07-03
东城 | 东花市街道综合执法队约谈养鸽业主 责令限期整改
北青社区报东城版 2019-04-12
大兴 | 太极花开佟馨园 拳上养老强体魄
北青社区报大兴版 2019-04-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