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体验“脑控”技术!北京引领脑机接口前沿科研|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16:10

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10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注意到,不论是意念操控机械手,还是让一副耳机“操控”人向左走向右走,脑机接口产品既科学又玄学的体验,让现场观众欲罢不能。日前,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利好频出,让这一数十亿的巨大市场充满活力。

脑机接口走出实验室 AI助力攻关提速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上,来自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的6支队伍,正在角逐脑控大赛。根据现场裁判介绍,本次大赛是通过参赛团队脑控轮椅完成走迷宫,看哪队时间最短,以此来决胜负。而为了确定轮椅驱动确实通过“脑控”,而非其他,赛事有严格的数据监控流程,同时还会设置三个节点,让选手通过脑控设备进行答题。

在众多观众的注视下,头戴电极帽的参赛选手盯着眼前的闪烁着各种色块的笔记本,让轮椅动了起来。“看了比赛我发现,想要达到电影里那种脑机接口的效果,研发还要再继续加大攻关的力度。”一位观众表示。

然而,脑机接口产品早已走出实验室,在医疗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落地。本届机器人大会上,术理智能携自主研发的脑机接口产品矩阵亮相,展示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面对观众提出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与马斯克的侵入式产品孰优孰劣时,上海术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靳辉表示,“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非侵入式产品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他们也要在治愈率与风险之间权衡。而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讲,这两个技术路径只是选择的不同,但目标一致——安全地实现人机共融。”该公司产品已应用于脑卒中、脑创伤等情况,提升康复效率,降低治疗成本,并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和成人心理疾病领域也有应用前景。

现场虽然大多数脑机接口设备都是非侵入式的产品,但也有侵入式的产品在静态展出。展位现场工作人员为好奇的观众介绍侵入式技术的难点与效果,旁听的小观众还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就好像是信号塔与星链一样,都是为了信号传输,各有各的优势。”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高小榕表示,Neuralink让渐冻症患者“开口说话”,借助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这又一次提醒我们,脑机接口领域是一个高度交叉学科。”目前,脑机接口已经涉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神经科学、临床医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未来,脑机接口也一定会在AI的协助下,有更快的发展。”

消费级脑机接口产品频出

而在大会现场,更多的民用级脑机接口产品亮相——协助治疗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帮助偏瘫人士重建运动功能的,通过解码脑电波让患者重新获得交流功能的,用于安全生产监测井下工作人员状态的,以及提升青少年专注力、测评香水调性的等更加具体功能的脑机接口产品。

北青报记者体验了一款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头戴式耳机。戴上这款特殊的“耳机”并没有什么感觉,外界声音虽然小了一些但并不会完全听不到。而就在记者正在直线行走时,突然一阵轻微的眩晕感袭来,记者不由自主地向左走去,转过弯去后眩晕感消失。体验过后才知道,不由自主地转向站在记者身后的控制员在PAD上发出了向左的指令。

这款由天机智成带来的耳机式脑控设备,通过耳机内置高精度电极阵列,可实时捕捉大脑运动皮层、前额叶等区域的电信号,通过AI算法快速解码用户的运动意图。同时,还可配备安全低强度经颅电刺激模块,可通过特定频率的电流作用于大脑运动相关脑区。“这款设备未来既能实现对机器人或者轮椅的‘意念控制’,也能协助康复训练,如帮助肢体运动障碍者形成向左或向右的方向感知,建立动作意图。”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脑机接口的产品归根结底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它是科技的升级,而不是将原有的推倒重来。”高小榕教授表示,脑机接口要能被推广、技术进一步攻关,都离不开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升级与应用。

利好政策频出 北京引领脑机接口前沿科研

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探索走在国际前列,北京更是走在了前面。早在今年1月,《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印发。《方案》提出北京到2030年打造1—2个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实现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在医疗、康养、工业、教育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此外,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和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目前完成5例患者植入,为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患者实现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替代和康复。

赛迪顾问《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显示,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亿元,增长率为18.8%。随着脑机接口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医疗应用场景不断深化,消费、工业、教育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将持续提升,预计到2027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55.8亿元,增长率为20%。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意念耳机!脑控轮椅!快来和记者一起体验脑机接口硬核产品|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0
人从众!机器人大会成遛娃新去处|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9
张与桐开启音乐生涯新篇章 新歌《攀》传递正能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9
WTT横滨冠军赛|王曼昱保持对迪亚兹全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8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2种中国新记录植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2
中国首个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双免疫疗法获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8
恒瑞医药涨停 与GSK达成合作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8
中关村(海淀)生物智造产业园 B 区开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