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礼赞》总导演李瑾:为祖国献上一份中老年群体的声音礼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7 18:04

一场由中老年群体演绎的红色主题朗诵晚会《烽火记忆·梨花礼赞》,正在北京星光影视基地紧锣密鼓地彩排中,晚会以“传承红色基因、履行文化使命”为主题,通过朗诵艺术构建起历史与当下的精神桥梁,将于9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央视频App同步播出。

节目总导演、梨花教育“梨游学”项目负责人李瑾表示,晚会团队历时五个多月,从策划到执行,将这场纪念性文艺创作转化为一场集朗诵、表演、情感共鸣与技术创新于一体的文化记忆。“我们想为祖国献上一份属于新中老年群体的声音礼物。”

策划《烽火记忆·梨花礼赞》的念头,源于一次偶然的翻日历。“我们每年的‘梨游学’都会做节日主题活动,比如春节、母亲节、春日朗诵等。今年遇上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就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李瑾说。

“朗诵的力量在于情感穿透力强、辐射人群广。”李瑾坦言,朗诵与红色文化天然契合,很多经典红色文章本就沉淀为文字,而朗诵能让其更具感染力与传播力。“大家都有这种经验:会跟着朗读者哭,会跟着朗读者笑。”

她还提到:“朗诵朗朗上口、传播便捷、情感共鸣强,它在群众性文化传播中有天然优势。”这也是最终选择以这个形式呈现的原因。

据悉,此次晚会所选的节目,既有具体人物故事,也有对山河的礼赞;内容主线清晰,从苦难到崛起,从战火到和平,形成“烽火记忆”与“时代礼赞”的叙事交响。

《烽火记忆·梨花礼赞》的表演者是一群年龄在45—75岁之间的中老年群体,“她们有热情、有表达欲、有成长动力,是真正生活中向光而行的人。”

节目最终选定63名演员登上舞台。“她们人生阅历丰富,有很多对历史的切身理解与情感记忆。她们朗诵的不仅有文字,更有信念。”

李瑾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七旬老人脱稿、用家乡方言朗诵节目《谁是最可爱的人》。老人身着黄色服装、配合舞台灯光与音效,如同回到战火硝烟中的真实场景。“那种表演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李瑾说。

此外,还有来自多伦多、温哥华的演员从海外自费回国参演;也有一名演员,在病痛中仍在坚持训练,“她们的坚持、眼神、台风,都震撼了我们。”

梨花教育自主开发的“AI声音陪练师”,为此次晚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些人用AI陪练非常丝滑,有时候比年轻人还熟练。”李瑾笑着说,有演员还会主动反馈AI哪里识别不清、甚至哪里标点不准。AI陪练既是工具,也是激励。

据李瑾介绍,本次晚会筹备历时五个多月,搭建的舞台高5.5米、面积70余平米,项目执行团队超50人。“这是一次不计成本的投入,只为最终呈现出一场高标准、感动人心的作品。”

在李瑾看来,这场晚会的价值远不止一次演出。“它给了这群中老年人一个舞台,让她们看到:自己的声音是有力量的、自己的情感是值得被听见的。这场晚会是我们对祖国的献礼,也是送给学员和自己的一份礼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梨花教育:首款“AI声音陪练师”好评率突破98%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04
专访北京春晚总导演秦峥:春晚要找到最大情感公约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1-22
传唱78载!后人讲述《团结就是力量》幕后往事
北京晚报 2021-07-13
《团结就是力量》绵延不绝78载,它的音符激励一代代中国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7-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