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全国多地文旅数据出炉 北京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天津河北热度攀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5 11:30

蛇年春节,文旅市场火爆。2月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多个省市发布了今年春节期间的文旅数据,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游客旅游总花费等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了增长。北京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突出非遗年味、地道京味等特点。天津、河北热度攀升,河北接待游客同比增13.9%,其中接待京津游客占比达到18.2%。此外,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佳节,国内多地丰富多彩的“非遗过大年”成为今年春节文旅市场的一个亮点。

北京迎开门红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据北京文化和旅游局消息,2025年北京春节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假日旅游市场热度强劲攀升,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春节期间,北京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7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86.7亿元,人均花费1630元/人次。

春节文旅活动呈现出年味更足、氛围更浓、活动更丰富、参与群众更多的特点。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突出非遗年味、地道京味、科技潮味,春节期间各区、各部门推出“庙会、非遗、演艺、冰雪、乡村、联欢、乐游”七大类过大年特色活动2756场。

传统庙会人气火爆,23个庙会灯会游园会共接待游客408.9万人次,地坛庙会、龙潭庙会、厂甸庙会等传统庙会依然是春节期间的热门打卡地。庙会不仅保留了舞龙舞狮、民间花会、传统小吃等经典项目,还通过AR技术、互动体验等创新形式,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成为新看点,让游客感受到传统年俗的现代魅力。

非遗成为今年庙会的亮点之一,北京中轴线日均接待游客42.4万人次,剪纸、泥塑、糖画等非遗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备受青睐,许多游客表示,通过亲手制作非遗作品,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期间,北京各大文化场馆推出的特色展览也备受关注。北京全市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35.9万人次,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9个北京非遗项目42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央视首届非遗晚会。入境游呈现火爆态势,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同比增长51.9%;实现入境旅游花费9.3亿元,同比增长52%;人均花费10179.9元/人次。假日消费热力十足春节期间,全市文商旅体活动相融合,激发假日经济新活力。全市重点监测的590家文旅场所游客总量2316万人次,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5.4%。重点监测的滑雪场接待游客23.2万人次,营业收入3839.1万元。重点监测的滑雪场接待游客23.2万人次,营业收入3839.1万元。1月27日—2月3日,全市60个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443.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消费金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0.6%。

京津冀携手过大年 天津、河北热度攀升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不断走深走实,今年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好戏连台,天津、河北文旅热度攀升,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根据联通大数据,春节假日期间,天津全市共接待游客161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其中天津本市游客849.49万人次,外埠游客766.06万人次;游客花费156亿元,同比增长26.4%;人均消费965.63元,同比增长8.3%。据携程平台数据,天津上榜“年味目的地top5”,天津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7%。

天津文旅局介绍,京津冀三地联合推出“跨年迎春大联欢”“欢享庙会”“乐享冰雪”“历史文化主题游”“博物馆里过大年”“群众大拜年”六大板块系列活动,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携手开展的欢享庙会系列活动和春节冰雪文旅活动,着力丰富民俗活动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联合举办的“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共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集中优势资源,三地各自推出10条历史文化主题游线路,并精选代表性点位,联合发布10条京津冀历史文化游线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相互引流赋能。

据《河北日报》消息,春节假期,河北省迎来今年首个旅游高峰,共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2.8%,其中接待京津游客占比达到18.2%。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去哪儿网数据显示,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两倍以上。河北各地的非遗民俗活动持续上新,成为假日里的“顶流”。今年京津冀还联合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三地博物馆通过交流展品,分别牵头推出特色展览,河北博物院的京津冀古代花鸟画精品展共展出130余件作品。除夕至正月初七,河北博物院共接待观众超过17万人次,省外客源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

多省市接待游客人次等数据实现增长

从多个省市公布的数据来看,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等数据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比如,1月28日-2月4日,湖南全省累计接待游客5395.51万人次,同比增长46.37%;实现游客总花费759.22亿元,同比增长16.51%。湖南全省接待省外游客1642.32万人次,同比增长31.95%,占游客总人次的比重超3成,长沙入选多个OTA平台春节跨省热门目的地前十。据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湖南全省和长沙市的入境游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61%、98%,长沙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71.05%。

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上海共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08%。在河南省,春节假期开展各类惠民文化活动1.83万场次,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群众619.1万人次。河南全省接待国内游客5117.4万人次,旅游收入305.3亿元,与2024年春节假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9%,旅游收入增长2.6%。

在福建,假日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602.08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308.5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四川,据银联大数据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四川全省共接待游客6372.22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347.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12.21%。

在江苏,2025年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6120.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1.1%。

“非遗过大年”成今年春节文旅亮点

今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多地丰富多彩的“非遗过大年”成为今年春节文旅市场的一个亮点。

比如,福建推出非遗购物月、“坊说非遗”市集、民俗踩街、灯舞巡游表演等活动,举办“福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展”“福蛇呈祥”——乙巳新春主题非遗作品展等活动。福建全省历史街区、夜间消费集聚区、各地景区广泛引入非遗展演、非遗体验。借助华侨华人返乡过年,引导深度参与福建非遗体验,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分享给海外的亲朋好友。比如,福州三坊七巷的油纸伞非遗制作技艺,土楼的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通过华侨发布在脸书上,收获了广泛评论点赞。

在河南,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鹤壁浚县的社火巡游、南阳镇平的打铁花表演再现了千年古韵,信阳“非遗贺新春”让市民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淮阳太昊陵庙会吸引众多外省游客前来祈福。

在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新春民族非遗文化千人巡游,内江市川南大草原景区非遗焰火秀、矩阵打铁花、空中火壶等非遗项目表演,让人耳目一新;绵阳市推出新春烟火无人机秀晚会、新春非遗集市,以及“巴拿恰百龙百狮贺新春”“嫘祖文同迎新春”等特色活动。

在湖北,恩施市在清江沿线打造非遗长廊,8县(市)非遗传承人自正月初四开始表演利川灯歌、肉连响等精彩非遗节目。孝感云梦祥云湾景区举办“云梦奇幻夜 祥云中国年”活动,给游客带来三节龙、民俗杂技、楚剧皮影等表演。黄冈市黄梅县东山问梅村轮番上演“贺岁巡游・戏梦东山”“白蛇传・东山渡情”等精彩大戏。

山东各地则推出各具特色的非遗表演。在济南,章丘清照泉城·明水古城人头攒动,传统的非遗古风表演、现代互动项目好戏连台。国家级非遗山东秧歌精彩上演。山东莒县莒国古城内舞龙舞狮、非遗大集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临沂市琅琊古城景区推出“非遗里的琅琊年”系列活动,天蒙景区为游客准备非遗民俗演出,川剧变脸、舞龙舞狮、打铁花等非遗演艺活动,为春节增添了浓浓年味儿。

供图/视觉中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倪家宁
校对/杨波

相关阅读
首个非遗年 成都大热:两项指标全国第一 外国人扎堆“打卡”
成都商报 2025-02-05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逾五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2-05
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58.9万人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4
春节假期前四天北京接待游客853.6万人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31
各地文旅“花式”出招 首个“非遗春节”带火新中式旅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31
“非遗过大年”热度高 春节文旅订单增120%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5
“五一”假期房山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文旅+”活动和产品供给丰富多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6
清明假期火爆超1亿人次出行 多地文旅部门公布清明假期文旅数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