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唐不夜城日均客流达30万人次 人造“小长安”如何留住更多人
解放日报 2024-10-08 08:04

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城墙……作为十三朝古都,人们提起西安,首先跃入脑海的便是一长串的文物古迹。

“文物和历史都是安静的,但西安人的内心却是火热的。我们希望来西安的客人们,可以打破他们对西安的固有印象。”大唐不夜城管委会工作人员说。

一座人造景观,凭什么吸引游客?

夜游西安主打“时间差”

天色向晚,大唐不夜城的灯光渐次点亮,人群如潮水般涌向这里。漫步在这片古色古香的街区,仿佛穿越回大唐盛世:女性着唐装、点花钿,男子穿圆领袍、戴幞头,随处可见;摇着拨浪鼓、推着文创花车的工作人员擦肩而过;飞檐斗拱、秦腔汉乐、唐服雅集,一砖一瓦、一景一设,甚至小到灯柱、垃圾桶这些实用设施,皆是唐风。

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从大雁塔北广场一直延伸至开元广场,中间密集分布着慈恩寺遗址公园、潮空间、西安美术馆、陕西大剧院、“开元盛世”雕塑群等文化场所——这片文化街区,组成了大唐不夜城的基底。

西安有这么多历史古迹,为何人造“小长安”成了游客必到的打卡点?

“主打一个时间差。”有游客告诉记者,出门旅行总希望能充分利用时间,看到更多东西。“很多景点、博物馆傍晚就关门了,大唐不夜城这个‘夜’让我们有了晚上的选择。”在夜经济的助推下,景区直至深夜依旧灯火通明,人群熙熙攘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夜游西安的独特视角。

有人爱这里的沉浸感。“这样的盛装打扮,在其他地方可能会感到有些突兀、有点不安,但在这里非常自如。”有游客身着全套唐装华服,梳起唐代发髻,“谁小时候没在家里用床单蚊帐扮过古人呢?”

还有人爱这里数不清的文艺演出。“这条街上每走几步就有露天演出,从现代摇滚到唐风古韵,选择非常丰富。”一些当地居民介绍,不少在这里演出的演艺人员,已有自己的“铁粉”。

从宏观规划到细节雕琢,游客来到大唐不夜城便仿佛踏入“小长安”,梦回盛唐。但梦境毕竟短暂,如何才能让一座人造景观留住更多人,成为大唐不夜城管委会一直思考的问题。

沉浸式体验“盛唐文化”

2019年,一则大唐不夜城内“不倒翁小姐姐”的短视频火遍全网。之后,大唐不夜城内的“盛唐密盒”表演又一次成为爆火的IP。

几次火爆出圈,让大家不禁开始思考,是什么让大唐不夜城这样的人造景观也充满了生命力?

“是根植于西安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产品创新。”在大唐不夜城设计方看来,只有从古至今传承流动的文化,才能让因文物古迹而显得静止的西安活起来。

大唐不夜城独特的文化点位在于大雁塔。根据逐步积累的成功经验,运营方逐步从盛唐文化中挖掘出各类可以延展的故事,设计出各类注重细节和仪式感的场景,让游客可以通过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从西安穿越至长安。

在大唐不夜城街区,目前仅中央景观大道上就分布有5组共15个演出点位,每晚进行2至3场演出。比如,在贞观雕塑下方,每晚会进行贞观之治主题展演,今年最火的“丢刀侍卫”就出没于此。再往北走,游客们还能在各类规格的大型舞台上欣赏到旋转的胡璇、乐舞长安、华灯太白等演出。

除了沉浸式演出,身着汉服在大唐不夜城街区里走一遭也成为众多游客的必选题。“暑期我们一般从一大早工作到晚上近12点。以前更多的是年轻姑娘们来体验,现在男性和老年群体参与换装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幻唐·锦鲤汉服馆老板小苏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如何将“网红”变“长红”

经过近6年的精心运营,西安正在颠覆国人心中的“固有印象”,但新的挑战接踵而来:如何将“网红”变“长红”。

不久前,大唐不夜城的运营主体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唐不夜城板块实现营收3938.30万元,净利润23.5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8万元。这是流量没有“变现”?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门票,大唐不夜城缺少这部分收入。

不过,免票不等于免费。西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西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84.19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长15.5%,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大唐不夜城这样免票的景点,赚了流量,依然可以为城市带来效益。

大唐不夜城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团队还会继续挖掘更多的唐代文化资源打造新IP,涵盖绘画、美学、文学等各领域,为游客提供更深刻和新奇的文化体验。

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利用社交平台,通过建立社群将线上拥有共同文化兴趣的游客吸引到线下,并与当地居民连接,提升“回头客”概率。此外,西安本就是千年古都,拥有很好的游客基础,可进一步提升旅游软硬件水平,让游客感受到在西安“花钱值得”,愿意常来。

文/张煜 张熠 邬林桦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