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做客番茄文化客厅,探讨写作与阅读的更多可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4 13:27

近日,番茄文化客厅首期暨《书的模样——出版的变迁与阅读的可能》主题座谈会在PageOne北京坊店举行。知名作家马伯庸,乐府文化品牌创始人兼总编辑涂涂,华东师范大学写作中心教授走走,在座谈会上结合自身近十年来的经验,共同探讨了网络文学、电子出版、写作“破圈”,以及出版全链条中,作者、出版机构和网络平台如何协作共融等方面的话题。

活动现场

写作、出版和发行:在网络语境下诞生的新方法论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书作为一个阅读的介质,其形态、表达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对此,许多出版行业从业者都感同身受。比如,新锐文学杂志《收获》就经历了从严肃文学、传统期刊走向网络化,运营化的过程。

“《收获》一直有个宗旨,是在内容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之间取得平衡,力求百花齐放。选择做APP的初衷也是基于这个宗旨,同时希望可以接近更多的年轻人来实现破圈。APP采用的是冷启动模式,通过双盲命题写作大赛积淀了10万左右高校作者,成功触达年轻群体,后来又陆续做了语文教材的改写比赛、AI写作比赛等等,保证了APP用户的活跃度。”走走提到,如何适应网络环境,拥抱多元读者一直是他们这些年来在探索的。

《收获》杂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写作中心教授走走

她指出,在内容层面,好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写作技法、写作流派等。在双盲命题写作大赛中,著名作家与草根选手同题匿名写作,然后通过文学期刊编辑们去盲选,到最终发现,编辑们选出来的全是民间力量的作品。“可见,传统文学的编辑可能也是爱看好故事的。”她认为,传统出版和网络平台应该互相借鉴,双方可以共同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为挖掘好的内容服务,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买卖版权上。

对此,番茄小说副总编辑乐力从一个电子阅读平台的业务视角出发,谈到了他们所观察的行业变化。他提到,近两年来,番茄平台的用户对于看出版物的需求越来越强,“可以明显看到,对于出版物搜索数据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整个小说规模的增长速度。我们目前正与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和出版社合作,大力引入电子出版物,让用户可以便捷看到这些内容。”据他透露,目前,番茄小说上已引进了大约13万册电子出版物,每天都有大几百万用户在番茄阅读这些书。

番茄小说副总编辑、风控和出版负责人乐力

我写作与他写作:网络文学创作者也在成长

作为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本身也在随网络时代的变化而成长。在此次番茄文化客厅中,马伯庸就分享了自己创作过程。

“我1999年开始在网上论坛发表一些简单的随笔和作品,后来逐渐尝试写一些更长的作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属于广义上的网络作家。”马伯庸表示,只不过,当真正的网络文学兴起时,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创作了一些更简短的作品,最终通过实体出版。但不管出版形式如何,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受益于互联网发展的作家。

对于如何界定在网上写作与成为网络文学作者,他认为,网络文学作者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身份,网络写作是一个“行当”,具有自己的创作规律、规则、市场反应,这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区分。“我一直觉得文学是分两种,一种是我文学,一种是他文学。我文学的极致就是我只写我想要的东西,我只想纯粹我的表达,外界的一切评论跟我没有关系。极致他文学是完全为了取悦他人,我自己没有任何想表达的东西,就是想要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写什么,你觉得什么东西开心,我就给写什么。”

作家马伯庸

但同时,马伯庸也指出,随着网文行业不断发展,走到现在,很多网文作品都在从他文学向我文学发生转变,很多创作者也在由写手向网络文学作者转变。“一开始很多网文更偏向于‘爽文’的形态,纯粹写得很开心,但当一个作者走到一定程度的话,他一定想有所表达,这个表达是无可抑制的,并不是说去写网文就要去取悦读者、压抑自我,往往这个时候他希望用自己的表达和价值观去影响读者。通俗一点,它并不是我觉得‘嗨’了就可以去动笔,而是我觉得‘嗨’的东西,我告诉你,带着你跟我一起‘嗨’,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网络文学。”马伯庸说。

而出版人涂涂也认为,网络写作提供了途径,让出版人和作者找到彼此:“网络内容的读者已经在那里了,这些作品通过互联网跟他们发生关系,那可能就会有一种不同的,甚至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无论是专业的写作还是草根的写作,都会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草根与精英:网络作者的“野生”能量给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可能性

在几位文字从业者看来,网络文学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纯粹的爽文形态,逐渐诞生出很多鲜活的、贴近普通人情世故的内容,展现出一种强大的、源于野生的文学力量,实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这些鲜活的内容,给出版和阅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涂涂表示,作为一个网络文学读者,自己在第一次看到网文作品的时候产生了很强烈的异质感,这种异质指的是网络原生态的写作提供了与已经高度学院派、行业化的传统文学写作完全不同的视角、素材等,给写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他分享了自己挖掘选题的真实经历,一位连序言都不知道怎么写的素人作者,却扎根民间二十余年,用词严谨准确,语言干净明亮,真正结合了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野生的文学力量会给文学一些东西。”他认为,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让民间的野生的作者有了可能发表甚至走红的机会。

涂涂在番茄文化客厅中谈到:“其实我们出版行业一直在探讨野生发现性的通道和主流评价系统愈合的可能性,有这么一个案例,我们平台的一个发了第一本书的陌生作者,被《收获》这种传统文学杂志排行榜收录其中,作者本人觉得非常荣幸,其实这个瞬间就是实现了愈合。这种愈合的可能性,为书的模样打开了它新的通道。”

乐府文化品牌创始人兼总编辑涂涂

走走则表示,在刚刚建国的时期,工人们会写小说,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作品充满了大量术语和人际关系、人情世故等方面的描写。相比之下,今天的传统文学则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们大多都是学院派的作品,缺乏真实生活的描写。而网络文学成为了能够看到普通人真实生活质感的一种文学形式,这样鲜活的质感与生命力只能在“野草丛生”的地方看到。

走走认为,类似番茄小说这种阅读网络小说的平台,他们通过大量心力发现这些野生作家并给予他们支持,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这些鲜活的内容也可以丰富传统出版物的形态。“这些野生作家经过几十年时间的磨炼,最终成为了令人惊喜的存在。他们就像一颗颗经过磨炼的珍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马伯庸说:“平台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通过多样化的选择来保证内容上有足够的丰富性,这样才能覆盖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对此,乐力也表示,希望在未来,能通过番茄文化客厅的系列活动,加强与各行业人士的交流,探索番茄小说作为平台端,如何与出版业、文学界更好地结合,以一个能够传播社会价值的角度,去服务用户、服务行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在文学与旅程间搭建更多梦想之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31
番茄小说宣布未来一年将投入两亿现金扶持精品内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8
马伯庸:成为畅销书作家,我却“战战兢兢”
红星新闻 2024-10-13
活动|邱华栋携长篇新作《空城纪》亮相上海书展 马伯庸称这本书带给他四重惊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番茄小说要求作品用于AI训练遭联合声讨,AI写作影响有多大?
澎湃新闻 2024-07-24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授课 网络作家研修班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9
马伯庸受聘南大文学院兼职教授 寄语学子永葆好奇心
中国新闻网 2024-06-09
第三届网络文学青春榜发布,网文《十日终焉》入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