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读者见面会:中华经典里的身心之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18:00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中华书局于8月16日上午9:30-10:30在上海展览中心·第三活动区为广大读者带来的第一场活动为“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读者见面会,主题是中华经典里的身心之学。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陈引驰(“中华经典通识”丛书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振复(复旦大学教授),王家葵(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强(同济大学教授),许蔚(复旦大学副教授),周兴陆(北京大学教授),恽敏霞(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张继海(中华书局副总编辑)。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优秀的典籍中蕴藏着丰厚的、滋养我们当代人身心的营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书局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大众,邀请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运用通俗的语言,编写“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致力于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于对每一部经典的介绍之中,在梳理经典产生、流传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世界文明影响的源流过程中,不仅传授“真知”,还传递学者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考与智慧,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包括王振复著《〈周易〉通识》、王家葵著《〈本草纲目〉通识》、刘强著《〈世说新语〉通识》、许蔚著《〈三国演义〉通识》和周兴陆教授著《〈唐诗三百首〉通识》。

在本次见面会上,主编陈引驰教授谈及“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的整体规划及“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相关情况。

陈教授谈到:“一年前,我们中华经典通识的第一辑举行了新书发布会。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的读者见面会。第二辑通识包括了周易、本草纲目、世说新语、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我们还在规划,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可以出版第三辑通识系列。

经典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要对自己传统文化有更充分的肯定和认识,未来发展离不开我们自己的传统,所以传统的经典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特别是各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也都要和经典有很多接触。经典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们本身,而是因为它们包含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信息。我们学习经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这些经典实际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包含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座的各位可能都听过、读过、了解过,但是可能还不充分。所以我们邀请研究有素的学者,运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这些经典的精华、相关的知识背景,能够给大家做出非常准确的、通俗易懂的介绍,推进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有悟性,还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

另外,这套丛书叫做中华经典通识。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一个原因当然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经典,另外一个原因由中华书局出版,各位领导都非常支持,包括整个中国出版集团对这套丛书高度重视。中华书局是国内最前沿的关于传统经典的出版机构。做最好的中华经典,由该领域最好的出版集团出版。
我们希望努力而把这套丛书做好,未来一直推广下去。通过阅读,大家可以更多的了解我们自己文化传统。同时,我们努力向大家揭示经典的信息,提供阅读经典原本、原著的桥梁。”

我们的五位作者分别向读者分享了对于丛书第二辑的独特见解,并提出了对“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的期待与展望。

王振复教授对于《周易》的解读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周易,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继续发扬传统文化,还是为了哲学美学,还是为了风水和所谓的算命?抑或是仅仅是喜欢。我今天看到很多青年学生,感到很高兴。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一定的‘书呆子’,怎么读书,看周易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传统是活在我们血液中的东西。当我们要前进的时候,需要维护过去。我们的先辈、祖先思考问题是什么样的方式?为什么非常执著的要知道自己的命运?我们有人心的局限,喜欢回顾过去、展望将来,但往往会让我们忘记当下,但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按照人类学现象学的知识,过去的人们根据周易占卜照亮前路,我们要细致的批判这个东西。

就周易本身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研究美学的框架是真假善恶美丑,但我想在这些之前还有更重要的——吉凶。真假善恶美丑的文化原型,就是占卜的吉凶。寻找中国美学美丑的来源,是从探索周易本经开始。周易研究分为三大部,一是周易本经,二是《易传》,三是“易学”。周易是儒家经典的重要部分,我们根据周易探索怎样的人以及怎样做人,怎样成为圣人。”

“中华经典通识”第二辑其中包括《本草纲目》,此本通识的作者是王家葵教授。王教授也在本次活动上言简意赅地讲述了本草和本草纲目的故事,“对于多数朋友说来耳熟能详,尤其是通过流行歌曲的传唱。但其实大家可能只有很少的机会打开《本草纲目》原书看一看。

本草是什么?本草是古代的药物学著述,本草纲目就是明代李时珍将汉代以来的药学经验、药学知识总结在一起,汇集成为一书。但它不单单是一本药物学著作。古代著书讲究融会贯通,包括本草纲目,不仅与医药有关,也包括社会的、自然的、天文等不同学科信息。另外,本草纲目也被誉为“16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所以我希望通过对本草纲目和李时珍的介绍,对李时珍写作本书的动机的描述,可以让大家能够对本草纲目有所了解,就像我们对本书所作的十字介绍一样‘通人间本草,识万物化机’。”

周兴陆教授针对唐诗三百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中华经典的理解,我想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培养我们的共知、共识和共情。我们这一套书,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共同点,也各有侧重。比如说周易,我想应该是更侧重于共识,本草纲目更能够培养我们的共知。而唐诗三百首,更多的是在培养我们的共情。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因为青少年的情感需要在融化在古人的优秀的情感传统中进行操练。
正如我在书中第一讲提到,因为唐诗三百首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人性的花朵,是语言的精粹。所以,同学们在读这个唐诗三百首的时候,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记忆好,要多背诵。但是中国古代的学问呢,除了道问学,就可以理解为背诵,更多的还是要尊德性,就是说要带入诗歌中的情境。比如我们讲亲情的时候,就是引用《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想每个人都有体会父母亲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够体会到诗歌里面的这样一种情感,我想这样我们读唐诗才是有益的。

我在写此书的时候,字斟句酌,因为我们的目标对象是青少年。我们为青少年写的东西,不能够对他们有误导,甚至是对他们的语言表达产生一种错误的影响,要避免发生这样的错误。所以这套书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语言可以当得上雅洁两个字。”

刘强教授也为大家介绍了世说新语的五大美誉:“很抱歉今天因为堵车,我迟到了。这让我想起了《世说新语》里一个特别精彩的典故,那就是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我想我们都神往那种一个目的将要达到的时候,突然来一个华丽转身,对这个目的和结果来一个“由他去”,我想这样一种高难度的动作,对于今天,特别浮躁、快节奏的社会,已经像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了。

我要简单介绍一下,世说新语是值得大家在人生中打卡阅读的一本经典,因为它有好几种美誉。第一个美誉是古今绝唱,第二个美誉是琐言第一。琐言,也就是古代的文言小说,世说新语是排在第一位的。当然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当然,它还有一个雅称,就是冯友兰先生称其为“风流宝鉴”,冯先生说一个风流的名士必须具备四大要素,第一,你要有玄心,玄远超越之心;第二,你要有妙赏,要能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欣赏的能力;第三,你还要有洞见,对很多事物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见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深情,你要能够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你看书也就会把自己的生命情感投入进去。另外,傅雷先生也在给孩子的信中说过,要把世说新语当做枕中秘宝,告诉儿子一定要读世说新语。因为世说新语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文化高峰,可以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媲美。

我想有了这几个美誉,同学们肯定会对世说新语产生兴趣。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谢谢大家。”

三国演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许蔚副教授在见面会上提到:“三国演义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即使有的人没有看过,也会通过各种的渠道、媒体,包括游戏、电影等方式了解三国演义。但是这本书的通识怎么来写其实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的每一本书前面有一个介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的解读方式。以前我的小孩问我到底是做什么的。他觉得我是一个评论者,我说如果没有新的想法,我不会去做评论。当然这本通识我不可能完全讲新的想法。我在课堂上也讲三国演义,所以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我希望把它放在通俗文学的整体脉络中,让我预设读者了解这部小说在整个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整个通俗文艺的演进中,是怎么样形成、怎么样发展、有什么特色。我这样做是因为,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一部小说中,有时候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些人物如何形成他们性格和特点。

清代人的图典有三绝——义绝、智绝、奸绝,分别是关羽、诸葛亮、曹操,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脸谱化、符号化的印像呢?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发展是有自己的脉络图。我们如果不知其脉络,很容易被前人的意见影响,不会有新时代的新想法。这是我在本身写作上的一个想法。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实际上这本小说里面有许多的细节,在我们以往无论是研究也好,还是普通阅读也会忽略掉,为什么呢?因为有许多光辉的形象和人物在里面,但由于许多次要的或者不那么光辉的负面人物也在其中。他们对构建整个故事,或构建其他所谓的伟大光辉、正确的人物的形象,它有什么作用?在这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发展中,传达有古代的普通人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看法,包括古代不同阶层的人,对青年成长、青年志向的实现,各种看法,在这一部小说中都有体现。”

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先生还在本次见面会上谈到:“ ‘中华经典通识’的定位,是要做一套当代最优秀的学者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年和青少年读者,讲述他们对这部经典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图书,是要凝聚我们这一代人的智力精华滋养当代、传承后世。中华书局自创始起,就和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心系教育是中华书局的传统,而‘中华经典通识’正是接续这一传统而生——这套书不仅出版的初心是教育,丛书的作者也都是关注教育、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图书,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我们的传统经典,深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非常高兴,在中华书局和陈引驰教授及各位在座的关心教育的老师的携手努力下,“中华经典通识”受到了各界的极大好评,而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在率先垂范,将在下学期,也就是2023年9月开始,在全区的重点学校全面开展依托“中华经典通识”为基础的“校园读经典”活动。今天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恽敏霞女士也来到现场,与我们分享闵行区将要落地开展的活动。”

经典的传颂离不开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在本次活动中,闵行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恽敏霞女士也来到现场,宣布闵行区教育局与中华书局携手,将于9月份在全区24所重点中学开展“校园读经典”活动。恽书记说:“感谢中华书局邀请我参加“中华经典通识”丛书读者见面会。首先祝贺中华书“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第二辑出版发行,这是一套优秀的文化传承之作,必将为推广中华文化、提高人们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经典著作包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故事、文学艺术、道德准则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津梁。这些经典蕴含了古代先贤们对人生、社会、家庭、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智慧总结。其中蕴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修养与德行,引导个人在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阅读、学习、研究和传承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领略古代智者的智慧,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进孩子们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文学经典、史学经典作为中华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弘扬这些经典,使其绽放新时代光芒,对于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刚才陈引驰教授介绍了‘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的整体规划,张继海副总编辑介绍了‘中华经典进校园’项目的设想,五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解读让我们受益良多。我们应该把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去学习和了解,多举办些读书活动、读经典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经典的阅读兴趣。

下面我想从闵行教育‘阅读经典,培根铸魂’五大行动的角度,谈一下我们未来的合作计划。闵行教育的五大行动分别是:‘家校社’经典阅读支持体系构建行动;‘校内外’经典阅读指导教师培养行动;‘课内外’经典阅读系列课程选编行动;以经典阅读为载体的综合学习活动;经典学习成果的交流、研讨和展示活动。

首先,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家校社共同参与的阅读支持体系,让更多学区、社区和家庭了解并参与到经典阅读中来,让经典文化弥漫社区,让热爱经典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闵行区一直推行’德厚闵行,文进万家’系列活动,提高市民文化修养,促进百姓文明修身。今年暑假,莘松学区已经开展了经典阅读自主阅读活动,’少年讲堂’活动也在筹备中,闵行区“五育并举”线上云平台为经典阅读支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更好的途径,相信这样的阅读支持体系可以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可以为闵行文明城区建设和家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其次,我们将打造一支由校内外的专家教师组成的阅读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科学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经典文化的内涵精华。今天出席《中华经典通识》丛书读者见面会的各位教授,都是各领域的名家,你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又长于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你们就是我们闵行学子的首席导师,明天我们就邀请了周兴陆教授来闵行和孩子们见面,跟着周教授一起“感悟大唐诗心,担当时代使命”。我们也要在自己的教师队伍中打造这样的名师,在导师的指导影响下,根植校园,上好经典阅读课,讲好中国故事。

第三,我们将和中华书局一起合作,选编系列的经典阅读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学校教育的基础在于课程,我们将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南,参考中华经典通识丛书,选编经典内容,形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资源课程,开展因材施教、指导自主学习。

第四,我们将与中华书局一起合作,组织开展各种以经典阅读为载体的综合学习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诵读比赛、研究性阅读报告会等,通过这些“像专家一样学习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经典的魅力,增强对经典的理解和认同。2022年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深化教学改革’部分,明确提出了’学科实践’、’综合活动’的要求。因此,这些活动将是闵行基础教育变革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

第五,我们将定期举办经典学习成果交流研讨和展示活动,让学生、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些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闵行区‘文来杯’经典吟诵主题活动已经举办了12届,活动以诗文吟诵、品读、说唱等形式,突出表现中学生的爱国之情、礼仪之美、友善之愿、诚信之行等道德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区大部分中小学也都有自己的‘读书节’,希望今后能和中华书局加强合作机制建设,推进学校经典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师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的号召,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蓝图转化为施工图。从小事、实事做起,尽我们的绵薄之力。闵行区教育党工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进‘阅读经典,培根铸魂’工作,同时也期待与中华书局等单位在未来的合作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