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万名牧民成三江源守望者
中国新闻网 2021-03-16 18:50

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管护员在长江上游(通天河)准备凿冰帮动物饮水

连日来,来自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的牧民,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的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中,以生态管护员的身份,出镜讲述自己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故事。

而他们,是跟福建全省陆地面积差不多大的三江源国家公园(12.31万平方公里)中,超17200名生态管护员中的一份子。

三江源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

自古以来,牧民是草原的主人,2016年3月官方启动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面对与中国而言的新事物,牧民能否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主体?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这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5项主要任务中的重要工作。

生态管护员拍摄到的雪豹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园区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1.7万牧户,建立生态公益“一户一岗”机制,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促进减贫就业,“一人被聘为生态管护员,全家参与生态保护”的新风正在兴起。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制定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将综合素质较好的人员及时按程序纳入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定期对辖区的湿地、河源地、林地、草地等进行巡护。

同时,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下的新型社区,开展澜沧江大峡谷揽胜走廊、黄河探源等环境教育、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投身其中,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的收益,成为国家公园永远的守望者。

在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建立生态管护“542”模式,把生态管护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了社、组、户。

今年1月,六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唇鹿困在长江源园区河流冰面动弹不得。

白唇鹿、岩羊等在通天河饮水

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介绍,当地多名生态管护人员公尕日、尼玛、江永才仁、罗求加等人巡山时发现情况,立即冒着生命危险施救。

2月,长江源园区干流通天河千里冰封,白唇鹿、岩羊等野生动物饮水困难,生态管护员丁巴达杰等凿冰帮助野生动物饮水。

“凿一次冰,野生动物能饮两天水。”丁巴达杰说。

在黄河源园区,构建“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有效解决了乡镇编制少、人员服务半径大、工作漏洞多的问题,把生态管护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在澜沧江源园区,创新建立以管护员为主体的生态监测队,搜集获得了多个珍惜动物繁衍生息的珍贵资料,为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参考。

更却曲培就是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中的佼佼者。2020年12月在巡护途中拍摄到三只雪豹同框画面。画面中,雪豹妈妈带着俩崽在山谷里“游玩嬉戏”,雪豹之间时不时互相撕咬,或是教授生存技能。

而此前的一个月,澜沧江源园区昂赛乡管护站接到牧民线索称,一只黑颈鹤疑似受伤。工作人员随即开展地毯式搜索,经过科学救治后妥善保护。

文/记者 张添福

摄/丁巴达杰 扎西达哇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区:禁止开展旅游、探险、穿越等活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1
世界地球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速升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22
图记 | 三江源:20年艰辛保护 筑牢“中华水塔”
新华社 2023-02-09
青海多部门协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探索试点
中国新闻网 2022-10-29
国家公园建设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新华社 2022-10-16
美丽中国|三江源之夏
新华社 2022-07-05
视窗|野生白唇鹿群现身三江源国家公园
新华社 2022-03-25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第一年:全面提升生态保护恢复
中国新闻网 2022-03-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