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I 为什么有的艺术展只能“热”一天?
新民晚报 2020-12-14 14:00

刚刚过去的那个秋天,压抑了近一年的各类艺术展“报复性”地开幕,形态各异的美术馆、艺术空间、画廊同期发生了众多大小型群展、中生代或年轻艺术家的个展。

大部分的展览在开幕式的当天,就预支了整个展期的热闹。这半天,展厅里门庭若市,参展艺术家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策展人,评论家,曾经的藏家、未来的藏家,好奇的粉丝等等济济一堂。好像与艺术相关的人士彼此相见最频繁的地方就是各个展览的开幕式,担任开幕式发言任务的,有的没的上台讲几句,没有发言任务的大家彼此招呼寒暄,人声鼎沸,众生喧哗。

然而,这热气腾腾的半天过去之后,以至于后面的一个月里,展厅门可罗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剩下”。

可以说,如是的“半天热”展览,传统领域固然有之,当代艺术领域也不乏其人。“半天热”热的是自己的小圈子,所听闻的赞语多来自身边熟人,影响力自然可想而知。

如何让一个艺术展的热度持久,并且使美术馆成为一个热源地,令艺术作品的魅力如涟漪般向周围扩散?现代,进入美术馆观展的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展览中的作品,而是对获取更多的知识充满着期待——展览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作品在艺术史艺术风格中的上下文关系。这势必对美术馆的策展方式和展览之前的公共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吸引观众观展会有会员、票务折扣等多种手段,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辅助手段,吸引大众参观的核心要义仍然是展览本身——呈现质量、学术水准、研究能力与稀缺程度。

如何在一个展览中实施更多与观众互动的展现形式也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在排除观展枯燥性基础上的一种尝试,通过交互互动的手段来提高观众对展览及作品的感知力。这样的手段包含但不限于新媒体手段。

Prada荣宅正在进行的美国艺术家Alex Da Corte的个展“橡胶铅笔恶魔”开幕已一月有余,至今仍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维持一个非常高的出镜率。在该系列作品中,艺术家选取了57个贯穿美国大众媒体的历史人物或是意象,运用其标志性的高饱和色调和扁平化视觉效果,通过角色扮演,呈现出荒诞又戏谑的场景。

展览中,艺术家将原本的视频剪辑成为多个片段,并将影像从多个角度投射到分布于Prada荣宅建筑之中的19个大型立方体表面。与此同时,建筑的每一处玻璃也都与立方体呼应地贴上彩色透明胶贴,整个展览都包裹在糖果色调之中。

正在上海久事美术馆进行的“呐喊与回响——蒙克版画展”走的则是另外一条路,挪威国宝艺术家爱德华·蒙克在国内的知名度远远不如莫奈、毕加索,然而,从9月底开幕至今,关于“呐喊”的回响不曾中断。最近,一次以“呐喊”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和甜品分享,又掀起了周末观展的小高潮。让笔者颇为感慨的是,在展览最后有关蒙克生平介绍的影像观看处,几乎座无虚席。观展临近结束的这一刻,无论大人孩子,静静地端坐于小小的电视屏幕前,孩子的提问与父母的回答,都不由放低音量,成为了彼此耳边的悄悄话。

不得不说,在上海,随着文化素养的提高,艺术知识的普及,有一类展览的魅力是永恒的,甚至不论何时何地去几乎都有蜿蜒的队伍等着你,那就是经典西方艺术大师展,但是,千万记住,要看真迹哦。

兼顾学术经典,大众普及,圈内圈外,只有触动人们彼此心中更多的共同点,才能让一个艺术展真正发挥作用,让艺术的热量温暖更多的心灵。

文/记者 徐佳和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艺术|“大美同行——京港艺术家邀请展”在京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国庆艺齐赏 | 美美与共,京城各大美术馆精品展上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纪念何香凝诞辰145周年艺术精品展在深圳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3-12-22
张郎郎绘画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21
观展 | 一山艺术3.0个案艺术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8
科技➕艺术的碰撞,“真实的拓扑:媒体艺术展”深圳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4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展亮相北京壹美美术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1
五一来北京看展,假期给你一抹“艺”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