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珊瑚日在深圳启动,我国珊瑚苗的总体成活率可达到85%以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23 11:48

首届全国珊瑚日活动近日在深圳大鹏举行。本届全国珊瑚日活动主题为“‘瑚’光‘珊’色 绚丽海洋”。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在活动中指出,珊瑚是形成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海洋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受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珊瑚资源以及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保护珊瑚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为加强珊瑚保护,去年农业农村部指导成立了中国珊瑚保护联盟。这是继长江江豚、中华鲟、中华白海豚、斑海豹和海龟保护联盟之后,农业农村部支持成立的第六个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联盟。通过建立保护联盟,为主管部门、科研单位、保护区管理机构、热心民众和社会团体搭建起沟通合作平台,可以凝聚更多力量参与到珊瑚资源保护中来。珊瑚保护联盟成立近一年来,在珊瑚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次发起9 · 20首届全国珊瑚日活动,必将进一步扩大珊瑚保护的社会影响,推动我国珊瑚保护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珊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人们参与保护的前提是了解珊瑚、认知珊瑚、珍惜珊瑚。全国珊瑚日的设立目的是以此为载体,系统开展珊瑚保护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广大民众对珊瑚保护的认识。活动将充分发挥水族馆科普的优势,倡导承担社会职能的各有关机构,积极推进珊瑚引进、科研育种,以珊瑚进馆努力提升水族馆珊瑚科普宣传教育水平。活动将同时充分发挥联盟的交流、合作、共享平台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各自的区域特点,围绕珊瑚保护科普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渔村、上渔船等具体活动,努力扩大珊瑚保护科普宣传影响的区域和人群,提升全国珊瑚日活动的实效。

据了解,经过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科学培育和专业驯养,珊瑚苗的总体成活率可达到85%以上,可使近岸珊瑚生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而一同见证海底家园重建的,还有四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海龟。经过长达10个月的救治和野生再适应驯化,它们已具备适应野外生存的能力,并于活动当天放流到大海,陪伴珊瑚宝宝们一起成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钦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我们在海底“种”珊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6
国家自然博物馆首部4D大片《海洋深深》首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3
海南分界洲岛海域移植海底珊瑚 助力海洋生态修复
中国新闻网 2024-06-09
中国珊瑚普查广东站在大鹏启幕:45支潜水队“揭榜挂帅”大澳湾海域首站普查
南方都市报 2023-07-27
图记|世界环境日走近红海“珊瑚避难所”
新华社 2023-06-06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下月起施行,多部门专项执法行动同期展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5
研究人员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新珊瑚礁
央视新闻 2023-04-18
研究人员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新珊瑚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