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变成一种资源,个别不法分子通过倒买倒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近期,广州越秀警方开展“净网2019”专项行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斩断多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利益链条。
35个抓捕组展开收网
今年3月,越秀警方在侦办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中,发现1名嫌疑人手机里存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凭借敏锐的侦查嗅觉,越秀警方借助“智慧新警务”展开分析,发现多个主要活跃在广州市、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越秀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专项打击工作。
经过前期侦查,警方初步掌握这些犯罪团伙的成员架构和交易情况:团伙成员主要从网上论坛、QQ群和微信群等各类网络社交平台,通过购买、交换以及工作之便窃取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公民身份、住址、财产、联系方式和职业等信息。
4~6月,越秀警方先后组织警力分成35个抓捕组,分别奔赴广州、佛山、湛江等市,以及安徽、江西等省展开收网行动。行动中,共打掉多个收集、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截获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多达10G。目前,涉案的5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越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中林某、马某以及秦某等2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网上倒卖信息 获利17万元
据嫌疑人林某交待,自2017年以来,其通过网上买卖、与朋友交换等方式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达数百万条,从中非法牟利近17万元。
据了解,林某有着多年投资咨询和金融从业经历。2017年10月,其在一个信贷行业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叫卖公民个人信息资源。经私下交流,对方称可以将这些信息卖给他。林某觉得倒卖这些信息可以获取中间差价,于是向对方购买了一批公民个人信息,随后又倒卖出去。此后,林某大肆通过多个网络社交平台寻找卖家和买家,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林某落网时,民警在其电脑和手机里发现用于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文件夹1000余个,其中公民个人信息达1000万余条。
利用工作之便 盗取信息牟利
嫌疑人马某是一家通讯公司的业务代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从事房产交易、保险、贷款等业务的客户。其利用工作之便,窃取这些客户的通话记录,如搜集大量房产中介的通话记录,从中筛选通话记录在60秒以上的电话号码,标记为房产交易业务的潜在客户,然后将这些潜在客户的电话信息打包卖给其他从事房产交易业务的人员。此外,马某还在网上与他人交换公民个人信息达数十万条。
另一名嫌疑人罗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员,为了提高工作业绩,今年1~2月,罗某多次找到与其有业务往来的某银行客户经理,在该客户经理办公室用手抄的方式盗取2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客户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码、存款及理财等信息)。之后,罗某逐个拨打这些客户的电话,游说多人购买了保险,并从中获得佣金4万余元。随后,罗某又将部分公民个人信息分享给另一个在网上认识的朋友。
拓展公司业务 事后追悔莫及
2018年5月,嫌疑人秦某与他人合伙在广州开设一家投资咨询公司,从事贷款中介业务,主要通过向客户推荐银行贷款产品赚取服务费。由于从事电话销售业务需要大量客户信息,秦某便想到从网上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将买到的信息分发给公司话务员进行推销业务。据秦某供述,其先后9次以每条信息0.1~1.3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公民个人信息10万余条。
在抓捕行动中,秦某的“上家”及其同伙一并落网。经讯问,秦某称自己毕业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曾经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辞职后自己创业,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仅为了拓展公司的销售业务,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对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秦某表示追悔莫及,愿意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侦办案件。
警方提醒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非法行为,相关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信息防护,加强对员工以及外包公司人员的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杜绝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广大群众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若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编辑/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