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青睐寻访|百年香厂不只是模范新市区 更见证过五四新文化运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1 10:00
青睐“城之源·都文化”系列京城寻访第2站

编者按:北京,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承载了太多辉煌与传奇。自今年五月中旬以来,“青睐”推出“城之源·都文化”系列京城寻访活动,邀请专家带队,聚焦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主题,深入实地探访,从北京地理历史渊源、中轴线周围特色胡同、北京会馆文化三条主线深入,多视角挖掘北京的文化魅力。

倾听历史的声音,感受文化的脉动,记录北京文化遗产中注入的新活力。我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分享嘉宾和读者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切实理解与感悟,提升公众对北京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绵延不断,逐步升级”,这句话既为我们概括了北京城的成长历程,也是“青睐”该系列寻访活动追求的方向。

本期带队嘉宾:王越,北京地理学家,北京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数十年来从事北京胡同渊源、演变的研究,出版有《胡同与北京》《胡同里的科学家》《胡同与水井无关》等著作。

1bt3_b.jpg

寻访路线

虎坊桥-万明路-东方饭店(香厂新世界遗址)-华康里-泰安里-城南游艺园遗址-老天桥市场-外坛遗址-天桥四面钟-天桥印象博物馆

5月25日上午,“青睐”一行跟随王越先生走遍“香厂”地区,探访它的前世今生。82岁的王先生谦和儒雅,他将数十年对胡同的研究化成深入浅出的讲述,令人印象深刻。雨中寻访,兜兜转转,大家走进事件的发生地,追寻历史与岁月的痕迹,似与百年的历史人物有了一番对话。

1bt7_b.jpg

历史上虎坊桥是养虎的地方,斜街是两城之间的人来回走出来的

站在虎坊桥路口东南角,王先生讲述说,历史上的虎坊桥是皇帝养虎的地方,原来这里有个大铁门,是为了防止老虎逃跑而设置。明代增筑外城时,在东侧的明沟上修建了一座通往虎城的石桥,称为“虎房桥”,后来谐音为“虎坊桥”,“桥的位置就在中国书店西侧小胡同里。”

王先生介绍,中国书店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这里创办了强学会,每周发行报纸,倡导学习西方,进行强国活动。“只搞了三个月,被清政府封禁,改为官书局。1905年,被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资买断。1918年,这一带在开辟‘新市区’时盖了楼,叫京华印书馆,也叫京华印书局。我小学时住在骡马市大街南面的果子巷,出果子巷北口往东走,不远处就可以看到船形的大楼,上面写‘京华印书局’。现在,这个建筑已成文化地标。”

“从虎坊桥往北去就是厂甸、和平门,往西有两条胡同,一条叫粉房琉璃街,当时住着梁启超。另一条叫米氏胡同,住着康有为。从这过去斜着有一条街,以前叫李铁拐斜街,现在叫铁树斜街,还有樱桃斜街等等。这一带的斜街是怎么回事儿?最早的北京城金中都城就在这一带,元朝又建了大都城,实际上当时的大都北边叫北城,原来的中都就叫南城了,两城之间的人来回走,就形成很多倾斜的路。”听着王先生的讲述,大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旧时的“城南清明上河图”。

鲁迅经常到“阡儿胡同”来听戏,新丰楼的堂头名厨集体跳槽丰泽园

向东行走,一座牌楼出现在眼前,上书“阡儿胡同”,被雨水洗得古色清新。“据说以前这里制售一种名为‘蜡阡’的用具,这个胡同因此得名。过去这里有一座浙绍祠堂,祠堂有戏楼,鲁迅经常到这儿来听戏。”王先生指着不远处写有“大川胡同”的路牌笑言,“老有人以为这个名字跟日本人有关系,实际上它原来叫‘穿心胡同’,像穿堂过道似的一个小胡同,后来改名叫大川胡同。”

撑着伞,继续前行,但见对面古藤掩映下有一座小院,王先生告诉大家那是纪晓岚故居,“清朝时规定汉民必须在城外住,这一带上朝方便,很多汉官居住在这附近。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提到‘虎坊桥’之名,并解释其宅邸的来历:‘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纪晓岚故居旁边建了梨园公园,这里也是戏剧的发祥地,最早徽班进京,北京的戏校富连成、著名的百顺胡同都在这儿,后来才有所谓的‘八大胡同’。”

雨时急时缓,大家站在一棵树下,听王先生娓娓道来,“对面那个中西合璧的建筑是个老药店,叫德寿堂,卖的牛黄解毒丸特别有名。它最有意思的是楼顶上面铺设有轨道,洋式穹顶钟楼旁边有两个小门洞,过去有小火车从这两个门洞里来回转,一般人走到这里都觉得新鲜,停下来看。因为这个广告宣传,他家的生意很红火。”

“我们站的这个位置,原址已经没了,但在当时是北京著名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饭庄。”新丰楼开业于清末,主打面糟承鸭肝、油淋鸡等特色鲁菜。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新丰楼元气大伤:1930年中秋节,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出资5000元,在煤市街创办丰泽园饭店,新丰楼的知名堂头栾学堂、名厨陈焕章等20多位师傅集体跳槽到丰泽园饭店。自此,新丰楼生意日渐萧条,直到1949年歇业。电视剧《传奇大掌柜》就再现了这段传奇故事。

从万明路向北,道路两边遗存有多幢民国时的西式建筑,王先生介绍这些老楼都是当时推行现代城市规划“新市区”的重要建筑遗存,“过去这些门面都是大商店,其中‘小小汽车行’曾是上世纪20年代出租行业的领头羊,可以说是今天出租车的先驱。”大家举目细观,那斑驳的木门、廊柱的边框雕花,令人感受到老建筑散发出岁月的悠长韵味。

1bt8_b.jpg

厂甸庙会连续三年在“香厂”举办,“香厂新世界”开张时挤坏椅子

“香厂”究竟指的是哪儿?王先生说:“香厂路是一条东西向的路,东起留学路,西至阡儿胡同,南侧与华仁路、仁寿路相交,北侧与华严路为邻,中段两侧都与万明路相交。”他打开一页地图,进一步讲述说:“香厂”地区是指包括珠市口西大街以南,东至留学路、西到虎坊路、南至永安路的一大片区域,地图上纵向的阡儿路、大川路、万明路、华仁路、香仁路、板章路、仁寿路,横向的保吉巷、华严路、香厂路、仁民路、永安路、大川路、留学路,这经纬纵横的14条长街小巷构成的区域是当年首次建设的“香厂模范新市区”。

当时为什么在这里建设新市区?王先生讲述说:“清末民初,北平四城之繁华,盖以南城为最也。南城多巨贾,一切银行、绸缎庄、饭店莫不罗列于此,公子王孙、阔老冶游之人,不可胜计。民国三年(1914年)朱启钤出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市政督办,成立京都市政公所,决定以上海外滩为榜样,开辟‘新市区’,因这一带属新型街道,都用‘路’和‘里’来命名,以区别以前的老街巷。为此,京都市政公所多次派员出国考察,高薪聘请外国专家为顾问,并在《市政通告》上刊登西方国家先进的建筑经验和理念。”

王先生表示,“香厂”的得名,据说与生产和销售香的店铺有关。但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张次溪先生认为,“当初是否有制造香料的厂子设于附近,无从考查”,“附近居民,或是熟皮子,或是开染坊,利用死水坑子,以营其业,名曰香厂,实则臭得难闻”。直到1909年,为修筑厂甸所在的南新华街道路,把厂甸庙会暂迁到香厂地区,经过填壑整地,清除垃圾,厂甸庙会连续三年在香厂举办。庙会结束后,还存留不少摊商与伶人支搭的寮棚,形成热闹的自由市场。

站在万明路与香厂路的交叉口,王先生说当年这里是香厂新市区最繁华的地段,堪比老上海的“十里洋场”,广场中心设有北京最早的警察岗,有指挥交通的警察,有电灯柱,车如流水马如龙。他指着马路对面一座高楼说:“这个楼的位置就是1918年建的新世界游艺场旧址,仿照上海大世界而建,人们俗称它‘大世界’。一层有电梯,电梯旁边搁了四个哈哈镜,让民国初年的人大开眼界,每天游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甚至不得不由巡警出面控制进出人数。”

“当时的‘大世界’,一层有饭店,有坤角儿唱京剧,梅兰芳和孟小冬就在这里唱过戏。二层是曲艺杂耍,再往上有电影院。四层有起士林西餐厅。当时人们花30个铜钱就可以到里头随便玩,吃中餐是半个大洋,吃西餐是一个大洋。开张的时候把椅子都给挤坏了,谁都想见见北京的第一座电梯这些新鲜事物。人们还能在里面看戏、看电影、看杂耍、听相声、听歌曲、吃大餐,《顺天时报》连续刊登开幕广告,一时间游人如织,也带动了天桥和先农坛周围的繁荣。

1bt6_b.jpg

鲁迅在东方饭店写下《纪念刘和珍君》,陈独秀第一次被捕发生在东方饭店门前

一座红白相间带花园的建筑出现在眼前,东方饭店到了,饭店办公室主任李雨翔从前厅迎过来,热情带领大家参观,讲述东方饭店的历史人文。

李主任介绍,1918年2月19日,由袁氏家族投资的东方饭店在万明寺遗址上落成开业。它是北京第一座由中国人开办的高档饭店,当时的东方饭店建筑呈U字形,每个房间都有电灯、电话、电扇、暖气、抽水马桶以及24小时热水,配置非常先进。饭店的“番菜”(西餐)远近闻名。屋顶花园布置有奇花异草,经营冷饮西点,还有免费电影。“当时北京总共有45辆出租车,东方饭店就有7辆出租车,每天到前门火车站接送宾客。”

与当时法国人开的北京饭店和德国人开的六国饭店相比,东方饭店吸引了许多达官显贵、精英名流下榻。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胡适、张大千、白崇禧、张学良等人都曾下榻于此。“北伐战争世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宣布北伐胜利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就是在东方饭店召开的;蔡元培带领北京学界在此招待苏俄代表;钱玄同、刘半农等大师在此聚集研讨国语注音;傅抱石与关山月在此潜心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走廊里陈列着民国帽筒、30年代上海产华生电扇、开饭铃铛……听着精彩讲述,看着老物件,大家感叹原来有这么多鸿儒雅士、五四英杰,冠盖相望,在这里留下足迹。

东方饭店不只是香厂新市区的典型建筑,也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李主任说:“陈独秀住过的205房间,蔡元培住过的209房间,鲁迅住过的206房间等至今保留完好,现在就带大家去名人楼参观感受一下,见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大家兴奋地加快了脚步,花影扶疏间,推开名人楼的门,好像推开了一扇民国世界的门。

踩着木楼梯到二楼,一幅鲁迅画像跃然眼前,推门而入,整个套间古典雅致,令人赞叹。直奉战争期间,鲁迅先生把母亲、原配夫人朱安、学生许广平以及在他家借住的几个朋友一同接到东方饭店避难。“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当天晚上就写下了《无花的蔷薇之二》之4-9则,后来又写了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

“这栋带阳台的西楼是1918年所建,陈独秀第一次被捕,就发生在东方饭店门前。”李主任指着阳台外的铁栅栏门讲述说,“1919年6月11日下午,陈独秀带着亲自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约高一涵、王星拱等4人在东方饭店晚餐。餐后,陈独秀、邓初和高一涵到对面的‘新世界’屋顶花园散发传单,王星拱和程演生往城南游艺园去散发。陈独秀到‘新世界’后,见如同白昼不好散发,只得上到屋顶花园,那里没有游人,也无电灯。刚好看到露台正放映露天电影,就把传单从上面撒下去。不料,引起暗探跟踪,当晚10点,陈独秀走出‘新世界’便在东方饭店门前遭到逮捕。”

1bt1_b.jpg

老天桥的地标性建筑,承载了许多记忆和情感

告别东方饭店,顺路向北走到香厂路小学,“这个小学的前身是北京第一家实行对号入座的新式剧场‘新明大戏院’旧址,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荀慧生等都曾在此演出。”王越先生转而指着附近一片建筑群说,“这是华康里,原来叫平康里,最初是高档娱乐中心,后来成为民居,易名华康里。”

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伫立在东南拐角处,泰安里到了。王先生告诉大家,泰安里是仿上海里弄式住宅,是北京唯一的海派弄堂。它由六栋二层楼房组成,每栋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都是砖木结构。六栋房子通过一条极窄小的巷分为两排,有独立的内天井,天井上面有罩棚,二层挑出的跑马廊在一层形成走廊,很是特别。如今,泰安里透着民国风的咖啡厅、展览馆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来到先农坛外坛墙遗址处,王先生笑着讲述道,1918年,外坛坛墙拆了之后,国会议员彭秀康把这块空地租下来,在现在友谊医院的位置上建了一座城南游艺园,占地30多亩,当时这个超大公园里面有最早的旱冰场、地球(保龄球)馆、弹子球(台球)房等,还有小吃摊、拉洋片等休闲项目,可以游船、听戏、看电影,还可以喝茶、吃饭、娱乐。

“刚才咱们说到香厂新世界的繁华,那边要30个铜钱,城南游艺园只要20个铜钱就可以随便玩。最‘可气’的是,彭秀康还在西边的北纬路建了一座四面钟,外形盖得像锚一样,什么意思?他说你新世界这艘船不是朝着北边向钱开吗?那我这就是港口,到这就给你锚住,船就不能往钱开了。的确,城南游艺园开业后,聚集了当时京城各种戏剧曲艺名角和能人异士,每逢周末年节还燃放新奇焰火,每日游客不下万人。后来,北边大世界的买卖就不行了。1937年,这里变成了兵营。1952年,苏联协助建了苏联红十字医院,后来改名友谊医院。”

顺路向天桥走,王先生介绍,清代规定天桥以南一直到永定门不许盖房子。1914年朱启钤改造正阳门,荷包巷内的很多商户搬到这里,又将拆除瓮城的木石砖瓦移过来,在天桥西盖了七条街巷,开设酒饭、茶社等店铺,由此天桥西侧逐步发展成市场,“我小时候来玩儿,两边都是打把势卖艺的,有摔跤的,唱戏的,说书的,卖小吃的,我还记得那种席棚搭建的戏园,棚子底下用长板凳拦起来,唱戏的拿烟盒做个帽子,挂上胡子,拿个马鞭,就那么清唱。过去南边还有个水心亭,是张恨水写《啼笑因缘》的场景原型。”

“万胜剧场、天乐园是老剧场,万胜剧场原名万盛轩,过去是演评剧为主,最知名的就是1950年新凤霞在这里主演《刘巧儿》轰动一时。天乐园是演京剧的,后来改名为北京风雷剧团,出了梁益鸣、张宝华等许多知名演员。天桥过去真有座桥,桥是个木头桥,不太高。民国后期为了修无轨车和汽车道把这个桥拆了,后来在南边复建了一座桥。”

活动结束时,大家对王越先生溯源寻根妙趣横生的讲解报以掌声和敬意,“青睐”会员连连感叹,“下雨天王老师带着咱们趟水跑,像孩子一样开心,真是难忘的记忆!”“王老师幽默专业的讲述,带我们走读了不一样的北京城!”“感觉香厂一带值得好好保护,期待宣南文化繁花再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喆  

供图/青睐

相关阅读
寻访|金庸笔下的北京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寻访|金庸笔下的北京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赏丁香、话诗词 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专栏|“百年”香厂,曾见证“五四”新文化运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想“打卡”《繁花》同款老上海场景?北京这个地儿满足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