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盛大开幕,将推出五大市级文化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07:27

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4日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的回信中指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2024年是邓小平、习仲勋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同时,也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倡议活动40周年。40年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守护下,长城这座千年的文明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为进一步讲好长城故事,深挖长城内涵,传承长城精神,昨晚(7日),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望京广场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专业院团以及北京长城沿线6区的群众演员共同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开幕式演出。

昨天傍晚,雨后的八达岭景区空气清新,一抹红色的夕阳为八达岭长城披上了绚烂的彩衣,雄壮巍峨的长城此时多了一丝温柔和妩媚。正在长城上游览的市民游客不由得被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太美了,原本因为下雨有点沮丧,没想到雨后的长城这么美!真是不虚此行!”来自陕西的一对母子在长城脚下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19时,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望京广场,以长城为造型搭建的舞台和远处的长城实景交相呼应。19时25分,现场的演员全部就绪,盛大的开幕式群众性文艺晚会即将拉开帷幕。

突然间,一曲嘹亮动人的《长城谣》音乐响起。围坐在观众席最后三排的演员们,和着音乐唱出了激昂动人的节奏。他们身着红、蓝、橙、黄、紫、绿、粉等不同颜色的文化衫,远远望去就像一道彩虹般绚烂。随着歌曲进入高潮,演员和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大家挥动着手中的荧光棒一同高歌,瞬间将现场的观演气氛点燃。

鼓声响起,演出正式开始。整场演出分“中国的长城”“世界的长城”“人民的长城”3个篇章,集中展现长城文化带的建设成果。在中国鼓与唢呐共奏的《舞动长城》中,观众的思绪被带到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历史纵深处。朗诵与戏曲结合的古诵雅曲《居庸赋》,为人们细细诉说着长城的雄伟与壮美。门头沟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统舞蹈带来的京西太平鼓《悠悠颤颤影绰绰》,演绎着长城脚下的动人故事。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联袂表演的多个戏曲名段《塞上曲》,用丰富的艺术语汇,让观众沉浸在“中国的长城”的独特魅力中。

整台演出既充满了中华文化元素,又有世界元素,可谓古今交汇、中西交融。钢琴与舞蹈交相辉映的《黄河》,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觉享受。以婉转悠扬的中国戏曲《海岛冰轮》与高亢激烈的美声的《卡门》为创意的《文明的纽带》,以及二胡与乐队联合呈现的《长城随想曲》,完美诠释了“艺术无国界”,不仅融汇了东西方艺术,而且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带领观众从“中国的长城”走向“世界的长城”,奏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时代强音。

长城长,富山乡。北京曲艺团与天津曲艺团联袂献艺的群口快板《幸福路》,讲述了京津冀三地民众在长城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密云非遗项目“霸王鞭”为舞蹈道具的群舞《风吹麦浪》,舞出了活态传承非遗的新路径。开幕式接近尾声,精彩的节目牢牢地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中国杂技团与北京交响乐团联手演绎的小提琴与杂技《长城钢铁卫士》令人叹为观止,展现了艺术与力量的完美融合。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温玉娟领诵的《我与长城》,深情礼赞着新时代长城脚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演出尾声,一首广场舞《万里长城永不倒》将气氛推向高潮,整场晚会通过演绎符合新时代观众审美的艺术作品,传递出中国的长城、世界的长城、人民的长城理念,向世界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值得一提的是,“长城脚下的村落”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两代长城守护员梅景田和外甥女刘红岩也来到了开幕式现场,他们表示将继续用心守护长城。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整场晚会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专业院团,以及北京长城沿线6区群众演员共同出演。精彩纷呈的艺术节目囊括了舞蹈、戏曲、朗诵、民乐、交响乐、合唱、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晚会还融合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京西太平鼓”与“霸王鞭”等民间舞蹈,以及现代“广场舞”等表演形式,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此次晚会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盛会,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亮点

长城沿线15省市共商长城保护

据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介绍,今年长城文化节期间,北京市邀请长城沿线15省市文旅厅、文物局以及相关长城保护单位参加,在更广泛范围内传承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同时提振沿线城市和乡镇经济。

“今年是北京市第五次举办长城文化节,在往届长城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文化节突出体现了时代传承特色。”毕建宇介绍,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邓小平和习仲勋同志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40周年、八达岭长城接待首位外国元首70周年。

今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回信,激励社会各界保护好、传承好长城文化遗产。“我们欣喜地看到,长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正在不断增强扩大,而今年的长城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是对长城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传承,更是对我们保护和发展长城文化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和提升。长城保护传承翻开新的一页。”今年的长城文化节还有一个特点,即突出体现“人民共享”特色,不但组织、吸引更多的北京市民群众参与到文艺演出和各项活动中,还在去年“万里长城 九关联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再次邀请长城沿线15省市文旅厅、文物局,以及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盟成员单位及新扩容的观察员单位参与,共商未来长城保护发展的目标和行动方向,壮大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力量。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促进将长城资源禀赋转变为发展优势,持续丰富长城主题文化产品供给,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长城文化节前身是八达岭长城文化节,自1997年开始举办,至2019年已连续举办23届。为加强长城文化带建设,让长城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弘扬,2019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将长城文化节升格为市级文化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参与人数近千万,今年是第5届。

五大活动打造长城文化展示新窗口

除了精彩的开幕演出,本届长城文化节期间还将推出五大市级文化活动,包括“我与长城”征文活动、北京长城古迹旅游资源推介活动、长城主题摄影大赛,环长城公路自行车拉力赛、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此外,长城沿线各地还将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这些活动将以长城价值为核心,以“长城+”为导向,注重打造以体育赛事、文化交流、艺术活动等为核心内容的长城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展示长城文化的新窗口。

“今年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期间,市文旅局结合长城资源的活化利用,推出了6条长城古迹的主题游线路,串联起长城周边的一些旅游资源消费场景。”据市文旅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介绍,北京段长城目前一共开放了520.77公里,各区的长城各具特色,门头沟的长城可能是北京最高的,延庆的长城可能是北京形态最全的,怀柔的长城可能是北京最险也是最陡的,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结合长城特点和不同长城段周边的资源,比如长城脚下的古村落、长城沿线的古树以及长城本身的一些古朴特色等,推出了这些线路,想展示出大家所不知道的长城古迹”。

此外,市文旅局还把长城古迹和文化旅游消费场景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我们在门头沟的这一段长城,突出的是长城的古迹和京西古道及古村落的结合。像昌平居庸关这段长城则把它跟周边的购物场所和温泉结合起来。”

自2020年以来,北京市连续5年举办长城文化节,通过挖掘长城历史、守护长城根脉、弘扬长城精神,持续丰富长城主题文化产品供给,带动更多市民群众关注长城、保护长城、传播长城文化,推动长城文明走向世界,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对话

千人同台 艺术融合展现“人民的长城”

对话人:文艺演出总导演、北京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何晓彬

北青报:开幕式演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何晓彬:整场文艺演出以“群众性、文化性、时代性”为原则,融合舞蹈、戏曲、朗诵、民乐、交响乐、合唱、曲艺等多种艺术门类,集纳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京西太平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以及现代“广场舞”等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节目编排上采用了跨界融合的形式,既有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也有古今融合、中西融合,从而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我们希望打造一台兼具艺术性、观赏性、互动性的文艺演出,通过这场演出彰显长城文化,展现北京特色,体现北京水准。

北青报: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大规模的跨界融合是如何实现的?

何晓彬:整场演出几乎涵盖了所有大家能想到的艺术门类。如此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呈现形式,离不开专业院团强有力的支撑。我们邀请到北京演艺集团旗下的九大文艺院团以及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北京舞蹈学院、天津市曲艺团等京津冀区域的艺术文化团体,来共同讲述长城故事。不仅如此,还有来自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等北京长城沿线六区的演艺人士和群众加入了演出,讲述各区在长城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由专业的“讲述人”和主持人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接续每一个篇章的串联。

北青报:开幕式演出设置了3个篇章,这些篇章在表达上是否有侧重?13个节目之间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线串联?

何晓彬:演出分“中国的长城”“世界的长城”“人民的长城”3个篇章,集中展现长城文化带建设成果,激发观众爱国情怀。“中国的长城”篇章里我们邀请了京津冀三地的专业院团,共同讲述长城故事。开场时,观众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历史纵深处回望,感受以中国鼓与唢呐共奏振奋人心的《舞动长城》。这个篇章古今交融,通过《居庸赋》《悠悠颤颤影绰绰》《塞上曲》等丰富的节目带领观众走进“中国的长城”。

“世界的长城”篇章汇集了多个东西方艺术融合节目,如钢琴与舞蹈交相辉映的《黄河》、融汇了中国戏曲和美声的《文明的纽带》等,奏响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慷慨激昂。而在“人民的长城”篇章,则从“长城内外是故乡”的角度,通过群口快板《幸福路》等节目,向观众诚挚讲述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生活在长城脚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北青报:演出现场非常“燃”,开场的大拉歌和谢幕的广场舞,都很好地调动了现场的气氛,演出互动感也很强,从演出设计上是如何考虑的?

何晓彬:开场曲《长城谣》以演员与观众相互拉歌的方式点燃全场;尾声的广场舞《万里长城永不倒》充分调动了现场的所有演员,大家通过拍手舞的形式共同欢歌。能形成这样的效果,除了节目本身的魅力外,现场座椅的设置也很有讲究。我们通过围合的形式从外向内设置了三层座椅的互动观众区、观众席和舞台区。其中,互动观众区坐满了来自京津冀三地的400名群演,观众席有400多名观众,加上舞台区的290名演职人员,所以广义的“演员”有近千人。在开场曲大拉歌和尾声广场舞两个环节,以千人同台演出的震撼效果,最终完成“人民的长城”这一主题表达。

为了让整体舞美空间在视觉上更加聚拢、聚气,我们将长城元素巧妙地融合在舞台的造型之中,从远景长城、山脉光影、近景荧幕、表演舞台以及互动观众区这五层画面层层递进、交相呼应,形成互动感极强的观演关系,用丰富的艺术表达带领观众从“中国的长城”走向“世界的长城”,体味新时代生活在长城脚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李天际

相关阅读
2024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在延庆举行 专家共议长城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2024长城文化节将举办多元化文化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共赴长城之约 2024长城文化节拉开帷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7
2024北京长城文化节明日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6
逛长城听爵士 2024北京长城音乐会光彩绽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