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数字工具如何赋能便民生活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4 10:59

如今,智能、高端、绿色、健康、时尚等等逐渐成为北京居民消费的新主流。

以数字技术赋能便民生活服务,打造智慧化便民生活圈,已成为满足居民多元生活需求的重要着力点。

从硬件布局打造数字技术、消费模式触网,到数字消费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各类智慧的数字工具正用便捷、可及且丰富的形式,推动着京城便民生活圈和消费的转型升级,持续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规划引领升级 服务扩容提质

规划引领方向。早在2021年,本市就已经印发了《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其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本市将在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时尚的购物之城、荟萃全球风味的美食之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引领创新生态的数字消费和新型消费标杆城市。

“数字”成为消费提质升级的关键词之一,并在上述方案中多次出现。该方案明确,要用科技赋能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美食直播、智慧餐厅、云厨房等“餐饮+互联网”新模式发展;培育约2.5万家具备较强数字化营销能力的餐饮商户;推进商超、便利店、餐饮等线下商业网点拓展数字化规范化营销新渠道,实现消费渠道、流量、信息、数据的智能融合……一系列数字化的举措,勾勒出北京消费新模式。

2022年6月,北京市商务局和市经信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数字消费能级提升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实施商圈数字改造升级工程,数字赋能生活圈有了更细致的落脚点。在硬件方面,要加快千兆固网和5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市级重点商圈、市内重点景区等区域5G网络建设;遴选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动数字新技术与重点商圈数字化改造深度融合,将数字化改造成效纳入全市商圈分级分类标准;布局生活服务扩容提质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积极推动蔬菜零售、便利店、美容美发等行业数字化升级;鼓励智慧餐厅、云厨房等“生活服务+互联网”新模式发展……一系列细致的安排,让数字化商圈更智慧。

数字推动监管 智慧菜场更惠民

伴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逐步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便民服务的典型案例不断涌现。在大兴区观音寺街道福海路19号的“又见智慧便民服务中心”,智能终端设备保证了老百姓能够安心买菜。

大兴区观音寺街道福海路19号的“又见智慧便民服务中心”在摊位上方设置公示屏,展示蔬果指导价

菜市场内用的是统一的联网电子秤,由市场管理并定期检查;市场摊位上方的菜价公示屏不定时更新蔬菜指导价,避免出现商户对新顾客恶意抬价现象;摆放在果蔬厅的大数据屏,直观展示市场整体交易数据、畅销菜品分类、商户售排行等信息,市场还会根据展示需求,对多个模块间进行调整,如播放重要公告、菜场动态、食安科普、公益广告等。大数据屏不仅方便了菜场全方位业务管控,使市场管理提效,还实现了食安管控智慧化,菜品检测结果可以直接通过设备传输到大数据屏进行展示。智慧手段的应用让逛菜市场更加便利,强化了监管,提升了服务效能。

数字工具赋能 供应环节更加高效

数字技术,也让便民生活圈背后的供应链提质增效。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触网,拥抱数字工具,让供应环节更加智慧。例如,作为当下新零售领域代表,盒马建立了全数字化的“产销供”一体化模式。盒马为库布齐沙漠的蝴蝶兰种植村设计了智慧化种植大棚,流通环节采用“产地仓直发+干线冷链配送+末端配送”,在销售环节用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做到“以销定产”,优化整个产业链。

数字工具的加入,也在帮助企业节约运营成本。例如,物美集团将数智化系统接入门店运营中,用AI技术发现漏扫错扫情况,并将异常问题推送至核查人手机,十余人就可以监控上百家门店,人效大幅提升,又帮助降低零售终端的商品损耗率。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场景出现在了京城的便民生活圈内,这些数字技术,让便民生活圈内的产品更丰富、服务更可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打造“小修小补”便民生活圈,“圈”出更加美好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6
打造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经济日报 2024-04-18
门头沟消费季启动,年内再建五到八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6
加快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
人民日报 2024-02-07
北京市坚持六个“强化” 统筹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