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看一眼,就红眼?红眼病正值流行季节,如何预防?
厦门疾控 2023-10-12 21:30

什么是“红眼病”?

大家口中所说的“红眼病”,在医学上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A组24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表现眼结膜高度充血、眼睛疼痛、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红眼病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多见。红眼病传染性很强,容易在家庭内、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聚集性疫情,甚至出现暴发流行。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红眼病”潜伏期短,一般在18-48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球结膜下出血,出现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水样分泌物。该病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为1-3周。部分患者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极个别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红眼病”如何传播?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一旦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过的手、手帕、脸盆、毛巾、游泳池或眼药水等都可能被传染。

我们如何预防红眼病?

对于大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用脏手揉眼睛。

●不与别人共用脸盆、毛巾和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

●不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眼部药品、化妆品等。

●出入游泳池要戴泳镜泳帽,并注意每次游泳之后清水淋浴,并做好个人游泳用品的清洗。

对于患者和家人,应注意隔离消毒

●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注意隔离休息。千万不要带病上学上班,待痊愈后方可复学复工。患病期间,也不要去游泳池和浴室等公共场所。

●患者注意与其他家庭成员保持相对独立,减少接触。洗漱用品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应注意及时消毒。一旦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立即洗手。

●患者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眼过度。出门可佩戴太阳镜,避免刺激。居家治疗期间发现病情有加重,如出现头痛、发热,视力下降,应立即就医。

对于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监测管理

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红眼病的高发场所。当前正值秋季开学季,学校应加强健康监测管理,不让“红眼病”进校园。

●强化和落实晨检制度,做好对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和登记,切实把好校门“健康第一关”。

●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不与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室、宿舍定期通风,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对教室地面、课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部位进行消毒。

温馨提醒:

夏秋季是“红眼病”的流行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人群聚集,一旦出现患者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播。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联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疾病,科学守护“视界”,护航健康成长!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眼睛红了 竟是关节炎惹的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揭秘新生儿“红眼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对视能传“红眼病”?没这么邪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对视能传“红眼病”?没这么邪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眼睛有好多红血丝,是不是“红眼病”?
芸健康 2023-1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