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查出结直肠息肉怎么办?哪种息肉容易癌变?
医学微视 2023-08-13 17:30

结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结直肠,高于结直肠黏膜一种凸起性疾病。如果做肠镜检查,有不少朋友都能查出结直肠息肉的问题。

1、结直肠息肉的发病主要与3个因素有关。

①饮食因素。比如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容易引起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毒素刺激肠道就容易发生结直肠息肉。

②烟酒刺激。长期饮酒、吸烟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低下,免疫力低下之后也容易发生结直肠息肉。

③遗传因素。据不完全统计,遗传因素会导致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尤其是家族性的息肉病,跟遗传因素的关系会更多。

2、便血、粘液血便、腹泻是结直肠息肉的常见症状!

①便血。大部分结直肠息肉患者会有便血的症状。息肉的多少和位置不同,便血量也会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便血量不是太多,但如果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

②黏液血便。由于息肉的炎性刺激,肠道会产生黏液,黏液、血和大便混杂,就会出现黏液血便。

③腹泻。在息肉的刺激下,肠道蠕动加快,同时肠道吸收水分的功能减弱,大便就会变得稀溏,并且排便次数增加。在疾病的发作期,每天的大便次数可能会多达10余次。

3、结直肠息肉还有可能导致腹部隐痛!

部分结直肠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这种痛不是那种剧痛,不是那种痛到无法忍受的感觉,而是左下腹或右下腹某个地方隐隐作痛。

如果经常感觉腹部隐痛,或有便血、黏液血便、腹泻等相关症状,建议大家及时就医,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4、哪些检查可以帮助诊断结直肠息肉?

①大便潜血检查。因为离肛门近的息肉引起的便血可以直接被看到,但是离肛门远的息肉,比如息肉在右半结肠,可能看不到有明显的便血,但是能够发现潜血阳性。

②最直接就是可以做一个乙状结肠镜检查,也可以做一个全消化道的纤维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最流行的。在肠镜下,可以直接看到息肉数目、大小等。

③可以做一个7倍的双重造影,能够看息肉和肠腔的关系,对帮助诊断有一定的好处。

④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息肉的性质、类型,有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所以病理检查是必须要有的。

5、结直肠息肉分为哪些类型?容易癌变吗?

临床中,将结直肠息肉分为三大类:新生物性息肉、非新生物性息肉、黏膜下病变。

新生物性息肉又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这种新生物性结直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非新生物性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息肉和炎性息肉,黏膜下病变包括黏膜下脂肪瘤、平滑肌瘤等,这两大类结直肠息肉很少癌变。

结直肠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判断息肉,然后再由医生做出进一步的诊断。

6、结直肠息肉怎么治疗?

一般来说,根据息肉的类型、大小、数目、部位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①息肉类型

对于癌变可能性比较小的息肉,比如新生物性息肉、增生息肉和炎性息肉,通常在肠镜下电烧除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即可。

如果是新生性息肉,比如管状腺瘤等癌变率相对较低,也可以在肠镜下电烧除,然后定期复查。但是对于绒毛状乳头瘤等容易发生癌变的息肉,尤其是基底部较大,或者蒂比较长的,建议做肠段切除,防止癌变。

②息肉数目

一般来说,息肉数目少,通常在肠镜下切除,然后再做病理检查,根据不同的病理检查结果,再做不同的方案治疗。

③息肉大小

如果是1厘米以下的息肉,一般能够在肠镜下进行电烧除治疗。

对于比较大的,超过3厘米的息肉,电烧除有出血风险,一般主张肠镜下切除或者肠段切除。

④息肉部位

升结肠又称为右半结肠,降结肠又称为左半结肠,结直肠息肉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相对少见。同时与右半结肠息肉相比,左半结肠息肉的癌变率偏高。

一旦发现是左半结肠息肉,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如果是右半结肠息肉,要根据病理性质,再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总而言之,如果检查发现了结直肠息肉,先不要慌张,进一步了解息肉的大小、类型、数目、部位等,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处理,一般都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体检肠镜该不该做?建议尽快检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5-03
震惊!00后小伙竟患癌症晚期!医生告诫:这些生活习惯要警惕→
科普中国 2024-01-15
肠息肉离癌有多远?报告单上出现这些关键词很危险!
健康之路 2023-12-30
这些习惯不少人有,医生:别忽视——
科普中国 2023-08-01
哪些人必须做结肠镜检查?别等患病再追悔莫及!
健康北京 2023-03-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