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瘦10斤,49岁老爸组团带全宿舍减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8 18:13

“唐叔叔,操场见!”每天傍晚5点50分,北京科技大学6斋129宿舍的微信群里,总会准时弹出这样的召唤。18点整,宿舍楼下的操场上,49岁的唐先生已经换好跑鞋等候——这个被同学们亲切称作“唐叔叔”的学生家长,带着7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组成“六点钟小分队”,用187天跑出了人均减重10斤的奇迹,更让宿舍全员学业冲进年级前50%。

“儿子进入大学后,学业上我们能操心的事情就不多了,只能在生活上多关心一些。和小唐聊天的时候发现他总吃外卖,又不怎么运动,所以最初我就是想有空的时候去学校,带儿子下楼活动活动。”谈及发起这次跑步的初衷,这位49岁的父亲语气温和而坚定。

后来,得知儿子所在的宿舍中,有两名同学检查出脂肪肝,其他孩子也普遍依赖外卖、体脂超标,他默默脱下西装换上跑鞋,决定带上这些“十八岁的少年们”一起跑起来。

从那天起,每天18点,操场上多了一支“特殊”的小分队。一位中年父亲领着七位青年大学生,一步一步,跑起来,一圈一圈,练起来。他们也给这个小团队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六点钟小分队”。

“热爱运动的唐叔会给我们发一些锻炼的视频,会带着我们七个人一起跑步,这让我们几个‘懒癌患者’有了动起来的热情和信心。”宿舍成员小郭同学说。

慢慢地,身边的家人也都知道了宿舍在跟着唐叔叔跑步,纷纷表示支持,这也让同学们更有动力。而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自己都有了一些变化,从最开始的“跑半圈就喘”到现在可以“轻松完成5公里”,他们的成长藏在每个六点钟的“操场见”里。

187天后,小分队实现了人均减重10斤,脂肪肝、奶茶瘾等问题集体下线。而好习惯的养成也促进自律意识的培养,大家的学习成绩也都有所进步,进入了年级前50%。

“知道小唐同学的家长带着同学们跑步时,我们感到很幸运,学校和学院都非常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养成良好的作息和运动习惯,健康地成长!”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老师说。

“体育运动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队共进。”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推动下,“六点钟小分队”现在已经成为同学们的“运动榜样”,各班级也积极组织以“健康运动”为主题的班团会,交流运动心得、分享锻炼方法、制定训练计划。唐叔叔也受邀参加了学院师生运动会,一起号召师生们将健康管理融入生活日常,家校携手同心,共同为同学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一边战斗,一边学习:在晋察冀游击办学的华北联大
光明日报 2025-06-06
绑钢筋 吊运超700斤混凝土墙 16岁女孩全国大赛获奖
南方都市报 2023-08-31
往事若朝阳丨我在蒙藏学校旧址上课的日子
新京报客户端 2023-03-29
历史 | ​​荣新江:从哥本哈根到斯德哥尔摩
文史知识 2023-02-17
隔离、网课、核酸:疫情中的大学静悄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3
改写西海固学子命运的“特殊高中”:培养5万多名大学生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2-26
山里娃也能上好学——一位乡村教师的“十三五”
新华网 2020-10-09
历史|原汁原味的“联大”,牵动了你我的神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