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没有我》 导演田海容:用心打磨“无我”之境 一束微光照亮众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8 18:01

从聚光灯下的演员,到执掌导筒的导演,田海容用一场酝酿了十余年的初心奔赴,交出了她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我的世界没有我》,影片于11月27日上映。这不仅是她将个人哲学思考融入银幕故事的生命实践。她以“文艺工作者”的自觉,拒绝浮华,选择扎根于当代温暖现实主义的土壤,用真诚打磨出一部以困境和重生为主线的诚意之作。

电影《我的世界没有我》以女主角向晓云为核心,通过她在情感与自我认同中的挣扎,展开了三层充满东方智慧的哲学思辨。导演田海容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希望通过克制的情感、留白的艺术与极致的真实,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面映照众生的镜子,“影片不提供标准答案,只传递爱与希望,正如向晓云在迷茫中寻找光亮的旅程,旨在让每个身处困境的现代人,都能在黑暗中看见属于自己的那束微光,并最终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他人温暖共生。”

从演员到导演 是酝酿了十余年的必然奔赴

《我的世界没有我》由张涵予监制、田海容执导、刘苗苗编剧,田海蓉、谭凯、田海嫣领衔主演、邵兵特邀主演、佟瑞欣友情出演、张涵予特别主演,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温暖的人性,聚焦当代人在亲情羁绊、职场压力、健康隐忧、子女成长与爱情婚姻中的焦虑与挣扎……

田海容表示,自己此次当导演,是一场酝酿了十余年、源于内心深处艺术自觉的必然奔赴。从演员到导演,对她而言,是从“表达一个点”到“掌控一个面”的升华,是从演绎向晓云一人的悲欢,到呈现围绕她展开的整个众生相。

“其实好多年前,就有人跟我说,你应该去做导演,但当时的我更安于演员的舒适圈,所以没有付诸行动。”然而,当她接触到向晓云这个角色及其故事时,她发现演员的身份已不足以承载她想要的全部表达,“作为一名演员,即便技艺再纯熟,所能表达的也终究是那个角色想要传递的。而作为导演,我能够完整地构建向晓云的世界,传递整部作品关于爱、希望与和解的思考。”

这次决定执导影片的深层动力,根植于田海容对自身“文艺工作者”身份的坚定认知。她希望向晓云的故事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大众在影院中“能够看到他自己,能够看到身边人身边事儿”。正是这份使命感,让她在向晓云这个深陷健康隐忧与情感困境的普通人身上,倾注了对于社会价值的追求——影片不仅讲述她的故事,更希望通过她的经历,去传递爱,传递希望,抚慰那些同样身处精神困境的现代人。同时,她也特别感谢监制张涵予,编剧刘苗苗,感谢演员谭凯、田海嫣、邵兵、佟瑞欣、张帆、冯雪雅、冯粒、徐敏、赵炳悦、孙清等演员,摄影指导王维华,声音指导吴江,剪辑指导张一凡等,感谢台前幕后的所有的创作人员,感谢生活当中每一位传递爱意与善意的人!一部电影的创作与诞生与上映离不开所有人的默默奉献与付出。

在女主角的裂痕中窥见哲学三境

电影片名《我的世界没有我》,初看像是一句充满矛盾与悲情的低语,但通过女主人公从迷失到重建的历程,田海容赋予其三层递进的哲学内涵。

田海容表示,片名表达的第一层是不迷失自我,在喧嚣中找回“我”。影片中的向晓云陷入心灵困境、前夫(邵兵 饰)的复杂纠葛以及薛鹏(谭凯 饰)因惧怕责任而离开的多重压力下,一度失去了自我。这正是田海容所指的,“我的世界里面没有了我”。向晓云的挣扎,是每个被外界标准和困境裹挟的现代人的缩影,而她的重生之路,始于学会在纷繁中静下来,与自己对话,重新找到真实的那个我。

第二层的“没有我”,田海容觉得是“我为人人——在奉献中成就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向晓云并非孤岛。她与餐厅厨师长、同事猴子等角色的互动,展现了温暖的图景。田海容想通过这些情节传递“你不能指望人人为我,你才我为人人。”影片中,无论是陌生人还是身边人给予的微小善意,都是一种不期回报的奉献,正是在这种相互成全中,向晓云和周围的人一起,找到了更坚实的自我价值。

田海容认为片名的第三层含义是,无我即大我——在众生中融入“我”,影片的开放式结尾,指向了更高的哲学境界。田海容阐释道:“当我的世界没有我的时候是什么?是你有众生。”向晓云最终的释然与前行,并非因为她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她的心里装下了更多人——理解了她前夫的无奈,放下了对薛鹏的怨怼,与母亲、女儿达成了更深的情感连接。这时,“无我才是真正有了我”,个体的生命因融入更广阔的人文关怀而变得澄明。

用心沉浸角色,我不用演,我就是向晓云

在《我的世界没有我》中,虽然以向晓云的故事为主线,但田海容强调这部电影里没有配角儿。张涵予饰演的吴主任、谭凯饰演的薛鹏、邵兵饰演的前夫,乃至餐厅里的厨师长、充满活力的猴子等,他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轨迹与内心世界。“你在他人的生活里面可能是个配角儿,但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当中的大女主或者大男主?”这种叙事手法,让向晓云的故事成为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每个在困境泥沼中努力前行的普通人。

而为了真正“成为”向晓云,田海蓉选择了一条最笨拙也最真诚的道路,她投入大量时间沉浸其中,“你在这个电影里面看到的所有场景,每个地方,我的足迹都不知道踏过了多少次。”这种极致的体验,让她能够斩钉截铁地说:“我不用演,我就是向晓云。”

基于这种真实,她在情感表达上选择了高级的叙事策略——克制与留白。影片并未过度渲染人物的苦情,而是将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内化,留给观众自行感悟的空间。无论是她与薛鹏无疾而终的情感,还是与前夫复杂的和解过程,影片都处理得含蓄而有力。这种当代温暖现实主义风格,不是为了渲染绝望,而是为了在向晓云的裂痕中,让观众看见“透进来的光”,从而获得“接受不完美、并继续前行的勇气”。

会继续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

田海容坦诚地表示,这是自己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对于票房自然是在意的,但她更看重影片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我希望《我的世界没有我》能成为一座桥梁。这部影片没有为向晓云的困境提供标准答案,也没有给出一个戏剧性的完美结局。这种开放式的处理,正是为了激发每一位观众的自我探索,让观众通过与向晓云、薛鹏、前夫等角色的对话,找到自己身上某一个影子,或者在某一点戳动自己的内心世界。”

影片展现了向晓云从最初的孤立无援,到最终接纳他人的帮助,并回馈以善意,实践了田海容所倡导的“麻烦哲学”,田海容解释道:“人跟人之间不要太怕麻烦,你麻烦我,我麻烦你,大家日子不就都好了吗?我们大家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是同命运共呼吸的。”

田海容的导演之路刚刚启程,却已有了清晰的方向。谈及未来,她笃定地表示:“这肯定不是我第一部作品,我还会沿着这条路继续创作更好的电影。”通过《我的世界没有我》,她发现自己身上蕴藏着作为导演的“小才能”,这仿佛是天意的安排,让她拥有了更强大的表达工具。

她也会继续沿着温暖的当代现实主义路径前行,创作出能“体贴到每一个人,看到每一个人的内心”的作品。在她看来,物质的困境相对容易逾越,而“精神的困境、心灵的困境是每一个人都很难突破的”。因此,她未来的创作将持续聚焦于此,致力于用电影起到抚慰人心的作用,给大家以力量以希望。

“我可能是一束微光。”田海容说,“但我希望我这个微光能够照亮所有人。”这束光,从《我的世界没有我》开始,希望能持续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世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我的世界没有我》首映 张涵予:被影片的温暖打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5
张涵予监制 田海容执导 历时七年拍摄《我的世界没有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4
《农庄馆客人》六位不完美的科学家 一束完美的人性之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8
《阳光照耀青春里》今日上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04
电影《阳光照耀青春里》定档4月4日 肖央春夏陈明昊蒋奇明联手“突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10
讲座|把一束光照进历史暗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9
讲座|把一束光照进历史暗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8
用生命之光照亮“无声世界” 走进女骑手的“飞驰人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