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已在3.1万个招标项目中开展招标文件智能检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7 17:42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人工智能+公共资源招投标”是“人工智能+”行动明确部署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招投标领域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地方先行先试,在招标、投标、评标三个环节推动人工智能重点场景应用落地。
在招标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测招标文件,自动识别排斥限制竞争的不合理要求。目前,招标文件检测模型已投入实际应用,累计检测招标文件3.1万份,发现并纠正各类歧视性条款1.9万个,有力保障了投标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活动。
在投标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排查投标企业特征信息雷同、异常投标行为、专家异常打分倾向等隐蔽问题,穿透式发现违法串通行为。目前,已在2.1万个项目中,发现3000多条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发现的问题线索,有力支持监督部门提升监管效能。
在评标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招标需求和投标文件的响应度,开展辅助评标或生成评标结果后由专家复核确认,推动评标工作由“人评”逐步向“智评为主、人评为辅”转变。目前,智能评标模型已在近400个项目中付诸实践,有效提升评审效率、降低人为干扰、保障公正评标。
李超表示,总的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招投标领域的突出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加强统筹指导,稳步深化探索,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提升模型功能,推动场景落地,为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最高法、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依法惩治串通投标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19
2月1日起北京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将试行“评定分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0
北京发布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6
北京市住建委明确:企业出现这些情形将被限制投标
北京市住建委网站 2024-06-11
“1个项目100多家企业串标”?监管链条必须环环相扣
工人日报 2024-05-23
用好招投标政策负面清单
经济日报 2024-04-09
新华解读 | 八部门联合出台重磅文件 招标投标政策出台前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新华财经 2024-04-02
紧盯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人构建专项监督模型 推进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3-09-26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