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名词 解读应用新场景|《建议》中提出的这七类城怎么建?
北京青年报 2025-11-27 07:16

编者按:《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1月25日公布,这是一份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把新时代首都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全局的五年蓝图——一张蓝图干到底,三大板块、12个部分、56条任务,具体部署就像四梁八柱,撑起向中国式现代化奋进的北京新篇章。即日起本报开辟“‘十五五’新名词 解读应用新场景”专栏,梳理《建议》中提出的部分新名词、新部署,结合记者实地走访,为您前瞻描绘“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

纵览《建议》全文,未来五年的建设中,北京将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提升美术馆建设管理水平;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京城”;实施“技能北京”培训行动;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设全域“无废城市”;高水平建设“数智北京”;加快建设“花园城市”;完善社会工作机制体制,推动建设“友好之城”。这些部署有的涉及如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影响力;有的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促进就业与增收;有的涉及深入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家园;有的则涉及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博物馆之城 大红门博物馆群“十五五”期间建成

《建议》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部分部署了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相关内容。

从地铁大红门站走出,就可见大红门片区内塔吊林立,钢筋水泥构筑的建筑雏形错落分布,阳光洒在施工围挡上,“南中轴文化新地标”标语醒目,与背后逐渐成形的建筑雏形相映,勾勒出未来“三馆一院一序厅”(主要包括国家自然博物馆、国家级文化设施、首都规划展览馆三馆以及文博合院、共享序厅)的未来轮廓。

远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绿意隐约可见,近处凉水河畔的滨水景观改造正同步推进。这片曾以服装批发闻名之地,如今正以日夜兼程的节奏,推动这一国家级文化殿堂的建设,静待“十五五”期间绽放光彩。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按照《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北京确定了博物馆“两轴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以中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为轴线,划分四大政策分区,布局多个重点文博区,建成大红门博物馆群等地标场馆,2035年博物馆总数预计超460座,核心是构建“全域活态博物馆”体系。

技能北京 “技高者多得”

《建议》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品质”部分明确提出实施“技能北京”培训行动。促进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据了解,“技能北京”培训行动就是健全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具体举措之一。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已经在全市启动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新八级”岗位绩效工资制,或设计其他体现技能分配“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导向的薪酬激励方式。同时,企业可结合实际探索新的薪酬激励机制,比如协议薪酬、专项奖励等。下一步,还将通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开展青年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技能人才激励保障计划等举措,切实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引领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无废城市 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管理

《建议》在“深入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家园”部分,部署了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加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力度,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管理,建设全域“无废城市”。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自2019年开始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城市”不是指城市不产生或杜绝固体废物,而是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北京已将“无废城市”纳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全覆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基本零填埋;到2035年,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此番“无废城市”建设列入《建议》,标志着无废城市的建设将从规划意义上有了根本遵循。

花园城市 “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

《建议》在“深入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家园”部分辟出专章,部署“加快建设花园城市”。《建议》指出统筹全域绿化彩化立体化,强化“三区三线”管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随后《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出台,提出北京将以“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为主题,加强四季植物色彩搭配设计,强化立体感与层次感,把北京建设成为天蓝水清、森拥园簇、秩序壮美、和谐宜居的花园之都。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已建成朝阳日坛、海淀曙光街道等20处花园式示范街区,东城花市大街、石景山五里坨东街等100条城市画廊,营造了海淀桥凌霄花墙、木樨地桥下生境微花园,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及城市家具建设100处“金角银边”微花园,实现了街景向园景升级。

数智北京 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数智与数字,一字之差,但却是北京进行全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数智北京”是“数字北京”的升级迭代,核心是推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驱动的城市治理与产业发展新模式。《建议》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部分,部署“高水平建设‘数智北京’。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25年初,全市首个“可思考、会回答、能办事”的百变政务数智人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上岗”,办事人只需与数智人进行语音对话,就可一站式获取惠企服务。展望“十五五”,北京将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围绕城市应急安全,朝阳区围绕场景创新应用,海淀区围绕“人工智能+”,城市副中心围绕全域特色场景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融合”,打造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示范。

友好之城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近年来,以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已日益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确保首都安全稳定”部分,部署了北京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新举措——完善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建设“友好之城”。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在全国率先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通过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项行动,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城市温度。今年6月,西城区展览路街道首个“友好社区”正式启用。德宝社区整合辖区资源,解决骑手、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面临的“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换电难”“休息难”“用餐难”等实际问题,构建“社区+商户+新就业群体”的共建共治格局。

书香京城 为全国书香城市建设提供首都样本

“书香”与“京城”组合出饱含文化气息的“新词汇”——“书香京城”,这必将为丰富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新的注脚。《建议》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首都文化繁荣发展”部分指出,支持实体书店运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京城”。

据了解,“书香京城”聚焦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完善阅读空间布局,持续加密15分钟阅读圈,评选“十佳优读空间”,并依托公共文化四级服务网络,推动公益讲座等资源下沉至社区、校园等场所。二是丰富分层阅读供给,重点推进青少年阅读,开展红领巾读书、书香校园等活动;兼顾银发群体与干部群体,同时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等节点开展主题诵读、征文等活动,强化红色文化传播。三是注重创新与联动发展。一方面发力数字阅读,组建大V荐书团,搭建线上知识资源库,通过云上阅读季等打破时空限制;另一方面推动品牌联动,做强“北京阅读季”“旧书新知”等IP,且联动京津冀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周,让地坛书市等品牌走出北京,形成区域书香品牌矩阵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王斌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聚焦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议|科创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7
聚焦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议|重点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7
聚焦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议|目标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7
聚焦北京“十五五”规划建议|总览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7
“十五五”北京怎么干?访12部门一把手——
北京日报 2025-11-18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描绘“十五五”首都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7
滨水生态廊道贯通全域 “十五五”美丽丰台建设六大场景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4
首届乌镇阅读节水乡邂逅书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