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17家基层法院100%入驻区级综治中心,800名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审慎区分“失信”与“失能”,在保障胜诉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暂时困难企业的经营能力;立足司法审判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妥善处理涉“一带一路”案件1000余件……11月26日上午,在北京市“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艳红透露以上内容。
助力企业纾困和信用修复 保障超10万名职工稳定就业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艳红在发布会上介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17家基层法院100%入驻区级综治中心,吸纳近200家调解组织、800名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深化“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六成以上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快速解决。今年前三季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17.95万件,同比上升22.6%,平均审理用时仅19天。
前三季度,全市法院上诉率与申诉申请再审率实现双下降,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全市法院审结案件87.27万件,法官人均结案329.5件,平均结案用时同比缩短16.6天,其中,商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压缩至62.2天,有力保障经营主体高效解纷。
全市法院审慎区分“失信”与“失能”,在保障胜诉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暂时困难企业的经营能力。2024年以来,执结涉企案件29.9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546.38亿元,促成执行和解3.48万件。
法院积极响应企业司法需求,组织走访企业336家,听取代表、委员及企业负责人意见860人次,深入了解经营主体急难愁盼。在产权保护方面,与工商联建立协作机制,引入专家参与审判、执行全流程调解,助力企业纾困和信用修复,保障超10万名职工稳定就业。
北京国际商事法庭结案6000余件 平等保护中外主体合法权益
在涉外商事争议审判方面,高标准建设的北京国际商事法庭自2021年12月成立以来,审结涉外诉讼、仲裁司法审查、国际和区际司法协助等各类案件6000余件,标的额超600亿元,平等保护8000余家中外主体的合法权益,一批案例入选联合国贸法会入库案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北京法院创新运行北京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引入7家专业化、市场化的权威解纷机构,推动形成公证、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特邀18名专家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其中外籍、港澳台调解员人数占61%,有效满足涉外、涉港澳台商事争议调解需求。
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法院妥善处理涉“一带一路”案件1000余件,涉及沿线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法院全力支持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在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设立巡回审判点,巡回办理各类仲裁司法审查和仲裁保全案件,营造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2024年以来审结仲裁司法审查案件3906件,96.1%的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依法维护了仲裁结果,促进提升我国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
构建北京特色破产审判机制 支持企业重整再生
“办理破产”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北京服务”中由法院牵头的重点改革领域。自2018年起,北京法院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破产审判机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重整再生。
加强破产制度供给,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在北京市发改委主导下,北京高院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21部门联合出台《深化破产制度改革若干措施》,在财产处置、信用修复等9个领域制定45项政策措施。对于债权债务关系明晰、财产处置较为简便的案件全面适用快审程序,实现市场主体的高效、有序退出。前三季度审结各类破产案件2575件。2024年审理的“方正财务公司破产清算案”获评“全国破产经典案例”。
加强企业纾困挽救,激活企业再生新动能。北京法院完善预重整、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等多元化挽救机制,成功审结新华联集团系列重整案,文投控股、东方园林等上市公司重整案,帮助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涅槃重生”。其中,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易安财险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推进“执破融合”改革,依法有效盘活企业资产。全市法院加强执行、破产审判的密切协作,对长期执行不能的案件,及时转入破产程序,推动“僵尸企业”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快速出清,“执破融合”改革获评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实践案例”。
全面实现诉讼服务在线办理 为企业提供近距离法治宣传服务
北京法院始终围绕市场主体司法需求,解决堵点、痛点,努力使经营主体的诉讼活动更顺畅、更便捷。
北京法院全面实现诉讼服务在线办理。2024年以来累计为群众开具诉讼费电子票据150万张,案款电子票据44万张,线上立案率达到55.7%,电子送达率达到81.7%,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两年来,全市法院开展专题普法活动350余场,现场受众2.5万余人。邀请企业走进法院参与旁听庭审、开放日活动,为企业提供近距离法治宣传服务。
2024年,由北京市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的监测情况显示,企业和群众对全市法院的满意度稳步提升。今年,由世界银行发布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北京法院涉及的“解决商业纠纷的公正性”以及“法院是否对商业构成障碍”两个评价点得分均为满分,在已开展企业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前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贺梦禹
校对/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