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11月25日消息,日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祁连山分局发布通告,严禁非法穿越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通告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97°25’-103°46’,北纬36°43’-39°36’,总面积为198.72万公顷,区内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区核心区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进入;缓冲区除经批准的科研观测活动外,一律禁止擅自开展穿越、露营等行为;实验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从事参观、旅游等活动。
为维护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安全,有效防范因非法穿越活动引发的各类风险隐息,严禁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以探险、科考、生态体验等名义组织或变相组织非法穿越保护区;严禁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或未经审批进入实验区开展穿越、探险、拍摄等活动;严禁为非法穿越活动提供交通、住宿、路线引导、装备租赁等各类服务;严禁通过任何媒体、网络平台发布、传播涉及非法穿越保护区的行程攻略、活动信息、图像资料等。
通告称,凡违反通告规定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违反保护区管理规定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视情节处1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扰乱保护区管理秩序、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非法穿越引发森林火灾、致野生动物伤亡或造成其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为非法穿越提供服务或信息传播的,责令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责任;非法穿越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由组织者和当事人自行承担责任;所产生的公共救援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当事人全额承担。
据介绍,保护区管理机构将在重点出入口、关键路段设立检查站点和警示标识,严格执行入山登记和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护力量,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同时,联合文旅、网信、林草、公安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组织或变相组织非法穿越、违规发布穿越信息等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祁连山是我国著名山系之一,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山连山,林套林,绵延800多公里。祁连山的冰川雪山孕育了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冰雪融水滋养着甘肃河西走廊及其周边的森林、河流、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西部湿岛”。这座湿岛不仅繁荣了人类文明,也为许多珍禽野兽创造了十分重要的迁徙廊道和繁衍生息的乐园。
据调查初步统计,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9目80科359种,其中包括雪豹、白唇鹿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马鹿、岩羊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祁连山的植物种类也很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501种,隶属95科465属,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发菜,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冬虫夏草、西藏杓兰、甘肃贝母等18种,是我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贺梦禹
校对/李建良


